當釋興完成自己的補考後,就默默等在一旁,國文老師三次請他放心,可以先回家,釋興只是微笑,但仍繼續等候,直到國文老師堅持要他先回去,他拗不過才先走了,而國文老師則是滿心感動又讚賞。釋興的體貼,真的是太讓老師想幫他按讚了!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幫釋興按好多「讚!」
前天晚上釋興留下補考(不是為這按讚),臨時國文老師不舒服,同辦公室的公民老師有事得先走,心中又擔心,請託釋興多留一下,等老師休息一下並完成所有人的補考,陪老師到機車棚騎車,一路照看一下。
當釋興完成自己的補考後,就默默等在一旁,國文老師三次請他放心,可以先回家,釋興只是微笑,但仍繼續等候,直到國文老師堅持要他先回去,他拗不過才先走了,而國文老師則是滿心感動又讚賞。釋興的體貼,真的是太讓老師想幫他按讚了!
當釋興完成自己的補考後,就默默等在一旁,國文老師三次請他放心,可以先回家,釋興只是微笑,但仍繼續等候,直到國文老師堅持要他先回去,他拗不過才先走了,而國文老師則是滿心感動又讚賞。釋興的體貼,真的是太讓老師想幫他按讚了!
下台部長惜別時,會感謝誰?
下台部長惜別時會感謝誰?若是你,會想到要感謝誰?先想一想,心中有個答案,再點閱這篇
全文並未結束,但場景已躍然眼前,你曾想到這一群人嗎?
從今而後,在活動中、班級中,你會記得一定有默默盡責、卻讓整體能順利運作的人嗎?你願意在需要時扮演、而且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嗎?
全文並未結束,但場景已躍然眼前,你曾想到這一群人嗎?
從今而後,在活動中、班級中,你會記得一定有默默盡責、卻讓整體能順利運作的人嗎?你願意在需要時扮演、而且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嗎?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關於「語言癌」
這幾天新聞出現了關於「語言癌」的熱烈討論,什麼是語言癌?會有什麼影響?有沒有對錯?這一篇《語言癌錯了嗎?也許你在意只是美感問題》,針對語言癌提出了一些思考辯證,看完之後想一想--你認為該如何看待語言癌?
馬雲在台北講話的聯想
閱讀先備知識:馬雲是誰?
馬雲在台北講話的聯想 聯合報╱高希均 2014.12.18
馬雲崛起,是網路科技領域中另一個傳奇;祇有在中國環境中才能發生。那裡市場大、消費者多,市場規則在摸索中;那位英語教師,能在淘汰最快的網路世界,變成英雄,是時代劇變及商業模式混沌中的產物。他不怕犯錯,不怕失敗,也就不怕衝撞,不怕說假話,也不怕說真話。成敗與真假中,他鴨子划水,時沉時浮。「我不是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我不認識馬雲,正如我不認識巴菲特及賈伯斯。體驗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可以來自個人的「接觸」;更可以來自理念的「接近」。就以他在十五日台北的講話來看:他是一個很實在的人,怯於強調成功,樂於分享失敗,這是一個英語教師的踏實與謙卑。
他對年輕人的讚許、期望、信任,正如他的財富,也是空前的。中國首富頭銜難以持久;對年輕人的讚許也要看年輕人是否爭氣。懂得金錢邊際效用遞減的人,還是無法體會想要變成首富的強烈慾望。他們覺得不是在追求財富本身,而是追求事業版圖及成就。當二者得到時,財富自然就驟增。市場經濟的運作本就是優勝劣敗。
馬雲在創業路上累積了痛苦與騰飛的經驗,使他養成了一身是膽,敢說、敢做、敢放、敢變。在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曾經一帆風順的創業家是難以生存的。
年輕人要記得,他說:「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練、挫折、教育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
祇想不做的人,要記住:「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來的路。」
當前台灣不少年輕人在黑暗中做夢,白天醒來,一切照舊。舊地圖當然找不到新路線;熟能生「巧」早就要被認定是熟能生「懶」、生「銹」。
「想到」就要動手,動手才有可能「做到」。那些企業主常常因為「沒想到」或「想不到」而被淘汰,是一個殘酷的結局,也是社會不留情的裁判。
我特別欣賞馬雲這句話:「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的經濟,講究分享、透明、擔當。」
幾乎同時,遠見雜誌在越洋電話中專訪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羅勃.席勒(Robert Schiller)。這位專攻金融的耶魯大學教授指出:「一個優良的社會需要現代化的金融,但是擁有高薪及巨額財富的金融界人士也一定要回饋社會。」席勒提醒全球金融界的正就是:分享、透明、擔當。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以14年的時間,帶領阿里巴巴從創業資本額只有5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43萬元)的小企業,成為擁有近3萬名員工、市值估計超過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6兆元)的大企業,即將在美國發行IPO(首次公開上市),旗下的淘寶網用戶數更多達7億人。目前辭去阿里巴巴執行長職務即將屆滿一週年,「馬雲」這個名字,仍舊沒被遺忘;這號人物,依然是個傳奇。
馬雲在台北講話的聯想 聯合報╱高希均 2014.12.18
馬雲崛起,是網路科技領域中另一個傳奇;祇有在中國環境中才能發生。那裡市場大、消費者多,市場規則在摸索中;那位英語教師,能在淘汰最快的網路世界,變成英雄,是時代劇變及商業模式混沌中的產物。他不怕犯錯,不怕失敗,也就不怕衝撞,不怕說假話,也不怕說真話。成敗與真假中,他鴨子划水,時沉時浮。「我不是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我不認識馬雲,正如我不認識巴菲特及賈伯斯。體驗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可以來自個人的「接觸」;更可以來自理念的「接近」。就以他在十五日台北的講話來看:他是一個很實在的人,怯於強調成功,樂於分享失敗,這是一個英語教師的踏實與謙卑。
他對年輕人的讚許、期望、信任,正如他的財富,也是空前的。中國首富頭銜難以持久;對年輕人的讚許也要看年輕人是否爭氣。懂得金錢邊際效用遞減的人,還是無法體會想要變成首富的強烈慾望。他們覺得不是在追求財富本身,而是追求事業版圖及成就。當二者得到時,財富自然就驟增。市場經濟的運作本就是優勝劣敗。
馬雲在創業路上累積了痛苦與騰飛的經驗,使他養成了一身是膽,敢說、敢做、敢放、敢變。在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曾經一帆風順的創業家是難以生存的。
年輕人要記得,他說:「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練、挫折、教育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
祇想不做的人,要記住:「不要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床走原來的路。」
當前台灣不少年輕人在黑暗中做夢,白天醒來,一切照舊。舊地圖當然找不到新路線;熟能生「巧」早就要被認定是熟能生「懶」、生「銹」。
「想到」就要動手,動手才有可能「做到」。那些企業主常常因為「沒想到」或「想不到」而被淘汰,是一個殘酷的結局,也是社會不留情的裁判。
我特別欣賞馬雲這句話:「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的經濟,講究分享、透明、擔當。」
幾乎同時,遠見雜誌在越洋電話中專訪二○一三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羅勃.席勒(Robert Schiller)。這位專攻金融的耶魯大學教授指出:「一個優良的社會需要現代化的金融,但是擁有高薪及巨額財富的金融界人士也一定要回饋社會。」席勒提醒全球金融界的正就是:分享、透明、擔當。
對那些到世界各地開會的大企業家,我常留意他們在各處所做的公開承諾:
我要在這裡設立工廠、研發中心、實驗室…發展什麼產品,投資多少億,創造多少工作機會。
我要成立XX基金會,幫助窮孩子受教育,年青人創業,老年人安居…。
我的企業會善盡社會責任:員工待遇要好,產品要安全,不製造汙染,不剽竊別人的智慧財產權…。
如果有人耐心地來驗證他們的話,已經做到的實例是不多的。
馬雲所講的話來自商場上勾心鬥角與慘烈競爭的體驗。有謙卑中的堅持,有自負中的反省,既有才氣也有些江湖豪氣。他不再表露小聰明,是在展現大策略。這位杭州教師有才情,也有魄力。
如果馬雲自己說的話都不能全做到,那麼誰能做到,誰就有機會超越馬雲。這也正是他強調透明及分享的可貴。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我要在這裡設立工廠、研發中心、實驗室…發展什麼產品,投資多少億,創造多少工作機會。
我要成立XX基金會,幫助窮孩子受教育,年青人創業,老年人安居…。
我的企業會善盡社會責任:員工待遇要好,產品要安全,不製造汙染,不剽竊別人的智慧財產權…。
如果有人耐心地來驗證他們的話,已經做到的實例是不多的。
馬雲所講的話來自商場上勾心鬥角與慘烈競爭的體驗。有謙卑中的堅持,有自負中的反省,既有才氣也有些江湖豪氣。他不再表露小聰明,是在展現大策略。這位杭州教師有才情,也有魄力。
如果馬雲自己說的話都不能全做到,那麼誰能做到,誰就有機會超越馬雲。這也正是他強調透明及分享的可貴。
(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驚喜!
最近一直打算要排新的打掃工作,卻一直因其他事而推遲,心裡牽掛著:到底他們有沒有自行按原序號往下輪?教室有沒有髒亂不堪?今天,有同學來實驗室上課時說:「老師,我們今天把教室打掃得超乾淨!」「老師,教室打掃得很乾淨喔!我們有很乖。」「要趕快去檢查!免得又髒了。」心裡真的好開心。
細問之下,才知道釋興、佩祺、敏育、芳傑把黑板及板槽、板擦等徹底的清了一次,昱璇也在昨天拿了粉筆。難怪請芳傑帶人先來搬實驗的用品,來的是熊芝,以及被釋興交代的定衡,能在決定做這件事時,也沒忘了原來得做的事,真的是太好了!而且主要說這件事的,是另一組上課的同學,能宣傳同學的好行為,也是非常好。
有時候會覺得,每次讓同學們看文章寫心得,做事離譜時訓人,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大家從做好基本的事出發,但....好像都「看不到隧道盡頭的光」,真的會沮喪!但今天的事代表著:同學們還是有把話聽進去的!期待看到你們可以繼續彼此提醒、相互提攜,一起成長!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穿越時空救簡愛 + 掉進一本好書裡
穿越時空救簡愛?簡愛不是同名文學名著中的女主角嗎?怎麼救?初看書名,心中一定會冒出這個疑問吧?!
這本書裡的世界,是只要有人將任何文學名著的手稿加以竄改,世界上所有已經印出來的那本文學名著的內容,全部會跟著改變,如過沒被發現,經典名著就會面目全非了。
書中女主角週四(不要懷疑,翻譯過來的名字就叫週四),是那個世界裡所謂的「文學探員」,正是負責處理這類事的探員。她捲入了狄更斯手稿失竊事件,發現幕後黑手是擁有不可思議超能力的世界第三大惡棍,而在她追緝惡棍的途中,一面為戰爭創傷困擾,一面還得擔心自己年華逐漸老去,眼見就要失去所愛的男人;在此同時,她不得不追緝吸血鬼、應付無所不在的惡勢力哥利亞、跟稀奇古怪的天才家人周旋(她離家自立已經十年了還有人沒注意到)。大惡棍從書裡綁架了簡愛,週四得救出簡愛,和她一起回到書裡,阻止大惡棍危害珍貴的文學遺產,避免無法彌補的慘劇發生。卻意外地……請自己去看囉!
同系列書「掉進一本好書裡」,主角仍是週四,因為救簡愛而聲名大噪,成為媒體寵兒,正打算過著幸福快樂的新婚生活,卻遇到一連串的怪事:路上行人都穿著「夏小妞跟我來」的T恤、公園裡每個人的名字都跟死亡有關、書中世界的法院傳喚她出庭……這一回,哥利亞集團利用週四.夏的丈夫作威脅,逼她再度進入文學世界中歷險……
這本書裡的世界,是只要有人將任何文學名著的手稿加以竄改,世界上所有已經印出來的那本文學名著的內容,全部會跟著改變,如過沒被發現,經典名著就會面目全非了。
書中女主角週四(不要懷疑,翻譯過來的名字就叫週四),是那個世界裡所謂的「文學探員」,正是負責處理這類事的探員。她捲入了狄更斯手稿失竊事件,發現幕後黑手是擁有不可思議超能力的世界第三大惡棍,而在她追緝惡棍的途中,一面為戰爭創傷困擾,一面還得擔心自己年華逐漸老去,眼見就要失去所愛的男人;在此同時,她不得不追緝吸血鬼、應付無所不在的惡勢力哥利亞、跟稀奇古怪的天才家人周旋(她離家自立已經十年了還有人沒注意到)。大惡棍從書裡綁架了簡愛,週四得救出簡愛,和她一起回到書裡,阻止大惡棍危害珍貴的文學遺產,避免無法彌補的慘劇發生。卻意外地……請自己去看囉!
同系列書「掉進一本好書裡」,主角仍是週四,因為救簡愛而聲名大噪,成為媒體寵兒,正打算過著幸福快樂的新婚生活,卻遇到一連串的怪事:路上行人都穿著「夏小妞跟我來」的T恤、公園裡每個人的名字都跟死亡有關、書中世界的法院傳喚她出庭……這一回,哥利亞集團利用週四.夏的丈夫作威脅,逼她再度進入文學世界中歷險……
星星是有益健康的
【聯合報╱羅智成】2014.12.14 02:21 am
「星際效應」是一部很好看的好萊塢電影,值得坐在4D影院專心看三個小時,或更久。它傳達的是人類面對大尺度時空時的敬畏與雄心,佐以永遠是萬靈丹的親情或愛情。但是最主要的賣點,則是透過緊貼科學知識的想像,和更精熟的電腦動畫,來虛擬人類在大尺度時空—甚至是超時空旅行的可能體驗。
原先對許多人來說有如天書的「相對論」,以及後愛因斯坦的許多勇敢理論,如:黑洞、蟲洞都成為可以感知、可以目擊的天文現場。就此言,克里斯多福.諾蘭這部電影有如科普的史詩。
在現實生活裏,我們驗證一個科學假設,要衡量技術上、經驗上及理論上三個層面的可能性,才能走出嚴謹的一步;在電影中,導演透過他豐富的想像力與影像的完成度,就把原先十分抽象的科學假設,賦予了現實感,布置成華麗且頗具說服力的人性舞台。尤其是片中反覆吟誦著名詩人迪倫.湯瑪斯的詩作「別溫馴走進那安息之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充沛的節奏、結實的詩行,悲壯地歌詠人性對時間與宿命的頑抗,顯得更加浩瀚動人。
很明顯的,這部片子透露的根本信念,是面對「永恆」與「遙遠」,人類可以無止境的冒險精神和無限進化的科技能力來克服;不過就我而言,至少是此刻,人類面對浩瀚宇宙後的真相,擁有的只是單薄的信仰、必然的自欺,以及永無休止的好奇而已。
值美國刪減太空研究預算、減緩宇宙探測步伐的時刻,「星際效應」應該頗有鼓舞美國社會的效果吧?但是我被觸動的思維,比這複雜混亂得多…
人類為什麼要去研究星空?我想,最初,在沒有電燈之前的漫長時代,夜空大概是人類最熟悉,也是最大的觀察對象吧?對於這麼龐大的對象,總不會沒有好奇或一些認識吧?或者,這麼一個高高在上、非人間的景觀,會不會蘊藏什麼特別的知識,而離真理更近?
漸漸的,關於天空,各式各樣的功能被開發出來:曆法、航海、氣象預測或命運觀測…到了現當代,爭奪軍事戰略的制高點,以及投送、偵測、遙控科技的附加價值,可能才是許多國家爭先從事太空探測的動能吧?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望著天空冥想或發呆的人,其實動機單純很多:壯觀懾人的美景、無法饜足的好奇、開闊脫塵的渴望,還有難以言喻的時空鄉愁,就足以讓他們駐足於曠野,騁神思於物外了!
所謂時空鄉愁,是指面對無邊無界的空間與時間,人類意識到自身知識、肉體與心智上的渺小,產生了無常與脆弱之感,渴望向比自身規模與位階更高的存在靠近,向萬事萬物最早先的巨大淵源回歸的孺慕情懷吧。
我猶記得,年輕時和友人跋涉於還沒濱海公路的嶙峋海岸,去露宿鼻頭角,然後看一整晚星星。那段記憶成為往後我大量書寫星星的靈感來源。往後,在沙漠布置的荒涼中仰望星空、在海洋巨大的水體上傾聽眾星喧嘩,那種天啟呼之欲出,對真理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天人交感,實在令人難以忘懷。你霎時明白,白晝時,透過對大氣層的著色,陽光其實一直阻擋著人類對宇宙更深更廣的視野,太陽才是最大的光害。因此太陽熄燈的這幾個小時的夜晚,往往是洩露天機的時候。
但是我們也正慢慢把夜晚壓縮、逼走,用城市、用五光十色的夜生活:鬧市裏的光害,讓我們許久不曾以肉眼接觸夜空,而在室內,電視螢幕和手機螢幕的光害妖嬈閃爍,更使我們目光如豆、大腦如豆。更無暇去領略宇宙現場的絕美與玄機。偶爾抬頭看看吧!星星是有益健康的。
(作者為作家、詩人)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這週週記
本週週記要寫「先學會當工人吧」讀後心得,還要寫自己回顧這學期以來的數理學習狀況,其中,不乏寫道理給老師聽的同學,也有只說明自己學了什麼,卻沒有反思學習狀態的份子,還有沒抓住主軸想到其他地方去的同學,請根據老師所寫再想一想。
但有的同學在理解後,用確切的譬喻呈現了文章的要點;有的同學在回顧中,發覺了辛苦但有值得的地方;也有的同學訴說了自己在過程中的心情,或終於發現了自己問題所在。都很棒!★
最希望的是 -- 這些心情可以調適,這些反省可以確切改進,提出的方法可以落實,加油!
但有的同學在理解後,用確切的譬喻呈現了文章的要點;有的同學在回顧中,發覺了辛苦但有值得的地方;也有的同學訴說了自己在過程中的心情,或終於發現了自己問題所在。都很棒!★
最希望的是 -- 這些心情可以調適,這些反省可以確切改進,提出的方法可以落實,加油!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學數學的迷思
曾經推薦「觀念數學:如何學好中學數學」套書,書的第一章就是〈打破數學學習的迷思〉,挑選了其中三個迷思,請點連閱讀,檢視一下自己是否有一樣的迷思。
迷思3:數學學不好就是因為題目演算不夠
迷思4:多背點公式就能解出題目了
迷思7:我懂這是什麼,只是我說不出來
除了數學,自然也一樣,確實的理解、能夠加以運用,才是王道!
迷思3:數學學不好就是因為題目演算不夠
迷思4:多背點公式就能解出題目了
迷思7:我懂這是什麼,只是我說不出來
除了數學,自然也一樣,確實的理解、能夠加以運用,才是王道!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火星任務
一個植物學家兼機械工程師上了火星,卻在任務小隊因風暴而撤退時,被扯斷的天線擊中,同伴都以為他死了,黯然地發動登陸小艇踏上回程。沒想到他卻活著,從昏迷中醒來的他面對的是空無一人的火星,該如何讓自己回到地球?
書中主角馬克知道,目前的居住艙無法聯絡太空總署派人來救他(也就是沒人知道他活著),四年後才有下一次火星任務,存糧絕對不足,得憑著他的科學知識,設法等待或聯絡。思考後他決定,為了生存,他的首要工作是……在火星上種馬鈴薯?為了種馬鈴薯,他得冒著讓自己被炸死的危險?
書中主角馬克知道,目前的居住艙無法聯絡太空總署派人來救他(也就是沒人知道他活著),四年後才有下一次火星任務,存糧絕對不足,得憑著他的科學知識,設法等待或聯絡。思考後他決定,為了生存,他的首要工作是……在火星上種馬鈴薯?為了種馬鈴薯,他得冒著讓自己被炸死的危險?
馬克如何運用他的科學知識,在火星上活過1400天?這正是這本書引人入勝之處,但看到「科學知識」,或許有人會想像內容很硬、很倒胃口,抱歉,完全不會,馬克的個性更是幽默得不得了。到後來出現「馬克穿著先進的太空衣,執行十六世紀的科學技術,以便讓自己能繼續向前」的段落時,真的會讓讀著知道,原理就是原理,不會過時,你能了解就用得上。
先透露一下,太空總署過了些天就發現了馬克活著,怎麼發現的?請自己閱讀這讓人想買下來的一本書!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探訪彗星的十年孤寂
【孫維新】2014.11.14 01:38 am
曾經只是電影情節:高科技的登陸艇載著視死如歸的太空人,迎向對著地球撞來的小天體,歷經萬難,降落在到處噴發著致命氣體的天體表面,將核子彈埋入地下,一傢伙炸碎了這個不識相的天體,從而拯救世界。就在昨天清晨剛過零時,這個科幻場景真實上演,歐洲太空總署「羅賽塔」號,歷經十年旅程,追上了67P/楚里烏莫夫─傑拉希曼科彗星,釋放出登陸艇「費利」號,成功降落在彗星表面。不過艙門打開,出來的不是布魯斯威利,而是可深入地下研究土壤組成的機械手臂。這個任務標誌著人類在彗星研究上重大成就,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造物體能置放在彗星表面,直接研究太陽系形成時留下來的孓遺天體。
隨著科技發展,百年來人們對於彗星的認識產生革命性的改變,一九一○年哈雷彗星的前次回歸,因地球會在當年五月十九日穿越彗尾,引起人類大規模的恐慌,有人說彗尾有毒,有人說彗星會將地球大氣瞬間帶走,只不過彗星來了又走,啥事也沒發生,只便宜了販賣防毒面具和腳踏車內胎廠家。
一九八六年哈雷彗星再次回歸,這時人們已能歡欣鼓舞翹首企盼,有五艘太空船接近彗核深入觀察,自此之後不同彗星輪流登場,熱鬧似乎沒停過,一九九四年舒李九號彗星撞上木星,動到太歲頭上,給人們一場虛驚;一九九七年海爾波普彗星,在白晝日食發生時,和眾星一同閃耀天際,「日食」和「彗星」兩大最不吉利天象同時出現,是多精彩的天象盛宴!
二○○五年人類不再坐以待斃,發射了「深度撞擊」號,迎向坦普一號彗星,用個咖啡桌大小的銅塊高速撞向彗星,創造了壯麗的天際煙火,也在彗星表面撞出一個大坑,人類並非挾怨報復,只是想知道彗星到底有多結實;二○一三年底,四顆幾乎肉眼可見的彗星同時出現,照耀天際,不知主何吉凶?
羅賽塔號命運多舛,這個任務序幕驚險、中段孤寂,結尾圓滿,原先預計二○○三年一月發射,前往維他能彗星,但是亞利安五號火箭老出問題,最終錯過發射窗口,當時全球天文人員同聲一嘆,想著這個天價造的彗星探測器,只好從發射台直接運到博物館,沒想到半年之後,歐洲宣布,找到另外一個可以研究的彗星了!從此羅賽塔號生命又有了光亮。旅途中雖然歷經十年孤寂,但羅賽塔號也沒閒著,經過火星和兩個小行星時,順道做了觀察送回地球,然後恬然入夢,睡到今年初才被叫醒。
太空任務動輒十年八年,前瞻性、連續性,和培養新進無比重要,十年旅途在台灣是兩個半總統任期,每思及此我就會想到湘軍名將曾國藩曾說:「辦大事以找替手為第一義」,一個人生命苦短,想作大事需要代代相傳。
我在NASA工作時,常看到美國同仁放下手邊工作,輪流接待來太空總署參觀的孩子們。這些十幾歲的年輕人正處在爹娘不愛、貓狗都嫌的叛逆期,頭髮染得五顏六色,進門少有興趣聽講解,看到設備就努力搞破壞。但是同仁們還是苦口婆心耐著性子導覽,我看了都覺不忍,誇他們修養真好,放下手邊重要的衛星任務設計,花時間和皮孩子們窮泡蘑菇,同仁苦笑說:「Dr. Sun,NASA發射的任務何止千百,你知道最重要的任務是哪一項?就是『教育』!今天你不好好教會他們,十年廿年後,等你今天規畫的任務發射升空,誰來幫你接收畫面處理數據?」
旨哉斯言,恰如醍醐灌頂,才知有些事是不能用總統任期和個人生命長短來衡量的。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按下自動摧毀鍵
新聞:
台北時間上午6:22,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的天鵝座運輸太空船(Cygnus),從美國太空總署(NASA)位在維吉尼亞州的瓦勞埔飛行中心(Wallops Flight Facility)升空,6秒後便爆炸墜毀。
這則新聞的更多說明及影片,請點連《火箭升空爆炸 NASA補給沒了》。由於這篇新聞,有了下面這篇文章──
【聯合報╱王文華】2014.11.05 02:43 am
美東時間十月廿八日晚上六點廿二分,「天蠍座」無人火箭發射,兩秒後,底部冒出火光。四秒後,指揮官按下自動摧毀鍵,火箭在空中爆炸。
我在這則關於失敗的新聞中,看到成功的關鍵。
第一,過去的成功不代表未來的成功。承接這次發射任務的「軌道科技」公司曾有兩次成功發射的經驗,但這次仍失敗了。另一家民間火箭公司「SpaceX」(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所經營)曾有四次成功經驗,今年八月也發射失敗。這些數字說明成功不單靠個人的天縱英明,而像發射火箭,還要靠複雜的外界因素。越困難的任務,天縱英明的重要性越低。所以想持續成功,還是得保持謙遜、步步為營。
第二,失敗後不必杯弓蛇影。這不是「軌道科技」第一次失敗,二○○九和二○一一年,它曾兩次搞砸NASA的衛星發射。但它其他的成功,讓NASA仍願意委以重任。NASA發言人說:「我們不需過度反應。這次失敗對未來的太空任務沒有影響,但讓我們更自覺這任務並不容易。」同樣有失敗經驗的「SpaceX」也不退縮,穆斯克仍做著大夢,公開宣示有一天要帶人類去火星殖民。對比他們的平常心,我們台灣人認為失敗可恥應全力避免,越成功的人出手越小心,創新自然就被壓抑。
第三,有自毀的機制和勇氣。我好奇按下自毀鍵的指揮官那十秒鐘的心理狀態。他應該是遵循SOP,但真正按下那個鍵也不容易。八月「SpaceX」發射失敗,甚至不需要人為決定,火箭偵測到問題,廿秒內自我摧毀。把這原則運用在人身上,遇到問題時,組織和個人是否有認賠殺出的機制,和決心?或者是繼續鄉愿、歹戲拖棚,最後造成更大的災難?
第四,學到教訓,重新來過。不怕失敗,不是因為擺爛,而是因為願意檢討,敢於重來。「軌道科技」在意外發生後說:「發射火箭是困難的任務,每次成功和失敗,都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我們會找到出事的原因,修正,再度飛行。」而十月卅一日剛發生試飛意外的「維珍銀河」創辦人理查布蘭森也說:「我們會從錯誤中學會改善安全和性能,然後一起繼續向前行。」
「天蠍座」火箭爆炸一天後,科技創投「創新工場」的董事長李開復在台北演講,提到台灣的創業環境的「病情」,今年沒有好轉。
我不禁把這兩件事連在一起,猜測台灣在創業,甚至整個產業創新的問題,都跟上面這四點有關。不管是政府、企業、個人,我們是不是太倚賴過去的成功、害怕目前的失敗、沒有機制和勇氣自毀,也沒有學到失敗的教訓?
八月「SpaceX」火箭自毀時,穆斯克在推特上輕描淡寫:「火箭的三個引擎自毀,沒有人受傷。火箭很難搞。」解決台灣創新、創業的問題,就像火箭一樣難搞。也許改善「病情」的方法,是自毀一些引擎,然後重新發射。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聯合報╱王文華】2014.11.05 02:43 am
美東時間十月廿八日晚上六點廿二分,「天蠍座」無人火箭發射,兩秒後,底部冒出火光。四秒後,指揮官按下自動摧毀鍵,火箭在空中爆炸。
我在這則關於失敗的新聞中,看到成功的關鍵。
第一,過去的成功不代表未來的成功。承接這次發射任務的「軌道科技」公司曾有兩次成功發射的經驗,但這次仍失敗了。另一家民間火箭公司「SpaceX」(由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所經營)曾有四次成功經驗,今年八月也發射失敗。這些數字說明成功不單靠個人的天縱英明,而像發射火箭,還要靠複雜的外界因素。越困難的任務,天縱英明的重要性越低。所以想持續成功,還是得保持謙遜、步步為營。
第二,失敗後不必杯弓蛇影。這不是「軌道科技」第一次失敗,二○○九和二○一一年,它曾兩次搞砸NASA的衛星發射。但它其他的成功,讓NASA仍願意委以重任。NASA發言人說:「我們不需過度反應。這次失敗對未來的太空任務沒有影響,但讓我們更自覺這任務並不容易。」同樣有失敗經驗的「SpaceX」也不退縮,穆斯克仍做著大夢,公開宣示有一天要帶人類去火星殖民。對比他們的平常心,我們台灣人認為失敗可恥應全力避免,越成功的人出手越小心,創新自然就被壓抑。
第三,有自毀的機制和勇氣。我好奇按下自毀鍵的指揮官那十秒鐘的心理狀態。他應該是遵循SOP,但真正按下那個鍵也不容易。八月「SpaceX」發射失敗,甚至不需要人為決定,火箭偵測到問題,廿秒內自我摧毀。把這原則運用在人身上,遇到問題時,組織和個人是否有認賠殺出的機制,和決心?或者是繼續鄉愿、歹戲拖棚,最後造成更大的災難?
第四,學到教訓,重新來過。不怕失敗,不是因為擺爛,而是因為願意檢討,敢於重來。「軌道科技」在意外發生後說:「發射火箭是困難的任務,每次成功和失敗,都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我們會找到出事的原因,修正,再度飛行。」而十月卅一日剛發生試飛意外的「維珍銀河」創辦人理查布蘭森也說:「我們會從錯誤中學會改善安全和性能,然後一起繼續向前行。」
「天蠍座」火箭爆炸一天後,科技創投「創新工場」的董事長李開復在台北演講,提到台灣的創業環境的「病情」,今年沒有好轉。
我不禁把這兩件事連在一起,猜測台灣在創業,甚至整個產業創新的問題,都跟上面這四點有關。不管是政府、企業、個人,我們是不是太倚賴過去的成功、害怕目前的失敗、沒有機制和勇氣自毀,也沒有學到失敗的教訓?
八月「SpaceX」火箭自毀時,穆斯克在推特上輕描淡寫:「火箭的三個引擎自毀,沒有人受傷。火箭很難搞。」解決台灣創新、創業的問題,就像火箭一樣難搞。也許改善「病情」的方法,是自毀一些引擎,然後重新發射。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最近所看的「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來由是史丹佛大學所做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如果願意等,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十幾年後,追蹤這些孩子的成就,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這個「棉花糖理論」,回答了喬辛.迪.波沙達三十年來不斷尋找的一個答案: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他相信,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
既然是本事,就可以學,喬辛.迪.波沙達因此寫出「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書中的司機阿瑟,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做完紐約時報的拼字遊戲、半小時內解析拉丁美洲的經濟、他用心算比用計算機還快。喬納森的聰明才智跟阿瑟不相上下,也一樣努力工作,但喬納森卻是位億萬富翁。那麼,究竟為什麼是喬納森坐在豪華轎車的後座享受,而阿瑟在前座開車呢?阿瑟在喬納森教了他棉花糖四守則後,發生了甚麼事呢?你可以找書來看看,也可以先看一下這個《先別急著吃棉花糖.PPT》。
你們所看的則是由前一本書改編而成,針對青少年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說明如何用棉花糖守則來看待。而下方的影片中,你可以看到面對棉花糖的孩子們的真實情形,要忍住很不容易,但當你能忍住,表示你能做到「自律」,未來是大大不同的!
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回饋——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
這個「棉花糖理論」,回答了喬辛.迪.波沙達三十年來不斷尋找的一個答案: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他相信,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
既然是本事,就可以學,喬辛.迪.波沙達因此寫出「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書中的司機阿瑟,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做完紐約時報的拼字遊戲、半小時內解析拉丁美洲的經濟、他用心算比用計算機還快。喬納森的聰明才智跟阿瑟不相上下,也一樣努力工作,但喬納森卻是位億萬富翁。那麼,究竟為什麼是喬納森坐在豪華轎車的後座享受,而阿瑟在前座開車呢?阿瑟在喬納森教了他棉花糖四守則後,發生了甚麼事呢?你可以找書來看看,也可以先看一下這個《先別急著吃棉花糖.PPT》。
你們所看的則是由前一本書改編而成,針對青少年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說明如何用棉花糖守則來看待。而下方的影片中,你可以看到面對棉花糖的孩子們的真實情形,要忍住很不容易,但當你能忍住,表示你能做到「自律」,未來是大大不同的!
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回饋——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關於「簡單的模型可以用來描述複雜的現象」講座--103中研院參觀
這是一場ppt上充滿了英文及方程式的演講,到底在說什麼呢?依胡先生的說法是:簡單的模型可以用來描述複雜的現象,說明了物理科學的普適性與標度律,普適性是指能用簡單的模型解釋多種情況,標度律則是指將系統一小部分放大來看,情況跟未放大前的系統情況之相似程度。
胡先生以過去的科學家曾研究系統中不同臨界現象時的性質,發現可以用同一組方程式來描述,只要改變方程式的參數,就可以描述另一種臨界現象。
也有科學家嘗試建立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模型—伊森模型,來試圖解釋系統中的臨界現象,但僅限於一維的情況,結果並不成功,真實系統中的情況是更為複雜的,後續不斷則有科學家繼續努力,將伊森模型用於解釋二維晶格的情況,並延伸到粒子情況較紊亂的液體及氣體,表示伊森模型具有普適性。另外也有科學家研究關於臨界現象時,不同尺度大小情形下的縮放理論,這表示伊森模型也具有標度律。另外還有科學家嘗試用滲透集團理論來解釋臨界現象,但這就需要定義「集團」了。
也有科學家嘗試建立微觀世界的粒子行為模型—伊森模型,來試圖解釋系統中的臨界現象,但僅限於一維的情況,結果並不成功,真實系統中的情況是更為複雜的,後續不斷則有科學家繼續努力,將伊森模型用於解釋二維晶格的情況,並延伸到粒子情況較紊亂的液體及氣體,表示伊森模型具有普適性。另外也有科學家研究關於臨界現象時,不同尺度大小情形下的縮放理論,這表示伊森模型也具有標度律。另外還有科學家嘗試用滲透集團理論來解釋臨界現象,但這就需要定義「集團」了。
用水管模型來解釋蛋白質的三度空間結構,也是用簡單模型來解釋的複雜現象,像血紅蛋白如果空間結構不對,輸氧耗能會較多,科學家在研究後發現,好的蛋白質的表面積與體積的比例是極為相近的,也就是用這個比例可以篩選好的蛋白質;阿茲海默病人腦中的蛋白質堆積,是另一個科學家試圖以簡單模型進行解釋的例子:科學家嘗試建立蛋白質晶格模型來解釋堆積原因,或是建立蛋白質折疊時的彎曲角、扭轉角模型,並進行電腦模擬運算,以找出何種條件下蛋白質較易堆積,還找出可運行至腦部的中藥成分,以電腦模擬,看看該成分與蛋白質作用後可否減少堆積現象,都事先建立模型進行模擬,當然最後要能與實驗數據比較是否吻合。
至於在西洋小說、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出用字規律,並建立起曲線圖,進而發現中西方小說的不同規律;或是以不同時期的股票交易記錄,建立股票收益曲線圖,都是科學家們試圖為人類社會各部分建立簡單模型的成果。至於中國歷代王朝為何衰亡是否也有簡單模型可描述,則要等各位有為青年繼續努力囉!
另外,科學家在二千年前的埃及古墓、三萬年前的凍原中,分別發現了植物種子,卻都可以培育生長,為什麼?二度空間的伊森模型,方程式可解出確定解,並符合實驗數據,那三度空間的伊森模型是否有確定解呢?這些也都有待青年們繼續努力!
最後要特別一提的,是胡先生對現在學生的學習提出建言:不應該先做參考書,應該是將課本學會,依著理解去作習題,確定沒問題了才做參考書。身為老師,非常贊同呀!
103年的中研院參觀活動
學術活動中心的量子纏結、絕對零溫世界的量子現象、玻色愛因斯坦凝結等,都是超越想像的量子世界;但與三相點有關的蒸發致冷、與光干涉形成亮暗條紋有關的飛秒光學示波器,與各位最近所學搭上了關係;脈衝雷射解說非常深入淺出,應該可以建立一點概念。
資創中心推出的中研利耳,可以針對不同頻率的聲波做調整放大,效果勝過傳統僅能放大音量的麥克風;時間感知旅遊路徑推薦系統,則可以依所輸入抵達時間、預定到達下一目的地時間、過去打卡顯示的喜好習慣,為使用者推薦客製化旅遊推薦路線;無線充電系統則試圖改進設計以超越現有無線充電系統。
資訊所的基因資料庫應用、各種用途的App、主動式地震防災系統。
還有跨領域大樓的展覽,涵蓋了之前介紹過的2014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的知識,另外,紅外線熱影像、液體電路、運用光譜變化的生醫感測晶片及時檢測系統,也都是很有意思的設計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