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電影、看故事書、看展覽吧!
可以去看看展覽,「NASA一場人類的冒險」太空展,已經開展囉!
《贊助版成發》網頁已經完成,《回首與謝師》網頁除了有各位謝師宴的照片、影片,還有回首七年級時的青澀影像喔。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探訪彗星的十年孤寂

【孫維新】2014.11.14 01:38 am
        曾經只是電影情節:高科技的登陸艇載著視死如歸的太空人,迎向對著地球撞來的小天體,歷經萬難,降落在到處噴發著致命氣體的天體表面,將核子彈埋入地下,一傢伙炸碎了這個不識相的天體,從而拯救世界。

        就在昨天清晨剛過零時,這個科幻場景真實上演,歐洲太空總署「羅賽塔」號,歷經十年旅程,追上了67P/楚里烏莫夫─傑拉希曼科彗星,釋放出登陸艇「費利」號,成功降落在彗星表面。不過艙門打開,出來的不是布魯斯威利,而是可深入地下研究土壤組成的機械手臂。這個任務標誌著人類在彗星研究上重大成就,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造物體能置放在彗星表面,直接研究太陽系形成時留下來的孓遺天體。

        隨著科技發展,百年來人們對於彗星的認識產生革命性的改變,一九一○年哈雷彗星的前次回歸,因地球會在當年五月十九日穿越彗尾,引起人類大規模的恐慌,有人說彗尾有毒,有人說彗星會將地球大氣瞬間帶走,只不過彗星來了又走,啥事也沒發生,只便宜了販賣防毒面具和腳踏車內胎廠家。

        一九八六年哈雷彗星再次回歸,這時人們已能歡欣鼓舞翹首企盼,有五艘太空船接近彗核深入觀察,自此之後不同彗星輪流登場,熱鬧似乎沒停過,一九九四年舒李九號彗星撞上木星,動到太歲頭上,給人們一場虛驚;一九九七年海爾波普彗星,在白晝日食發生時,和眾星一同閃耀天際,「日食」和「彗星」兩大最不吉利天象同時出現,是多精彩的天象盛宴!

        二○○五年人類不再坐以待斃,發射了「深度撞擊」號,迎向坦普一號彗星,用個咖啡桌大小的銅塊高速撞向彗星,創造了壯麗的天際煙火,也在彗星表面撞出一個大坑,人類並非挾怨報復,只是想知道彗星到底有多結實;二○一三年底,四顆幾乎肉眼可見的彗星同時出現,照耀天際,不知主何吉凶?

       羅賽塔號命運多舛,這個任務序幕驚險、中段孤寂,結尾圓滿,原先預計二○○三年一月發射,前往維他能彗星,但是亞利安五號火箭老出問題,最終錯過發射窗口,當時全球天文人員同聲一嘆,想著這個天價造的彗星探測器,只好從發射台直接運到博物館,沒想到半年之後,歐洲宣布,找到另外一個可以研究的彗星了!從此羅賽塔號生命又有了光亮。旅途中雖然歷經十年孤寂,但羅賽塔號也沒閒著,經過火星和兩個小行星時,順道做了觀察送回地球,然後恬然入夢,睡到今年初才被叫醒。

        太空任務動輒十年八年,前瞻性、連續性,和培養新進無比重要,十年旅途在台灣是兩個半總統任期,每思及此我就會想到湘軍名將曾國藩曾說:「辦大事以找替手為第一義」,一個人生命苦短,想作大事需要代代相傳。

        我在NASA工作時,常看到美國同仁放下手邊工作,輪流接待來太空總署參觀的孩子們。這些十幾歲的年輕人正處在爹娘不愛、貓狗都嫌的叛逆期,頭髮染得五顏六色,進門少有興趣聽講解,看到設備就努力搞破壞。但是同仁們還是苦口婆心耐著性子導覽,我看了都覺不忍,誇他們修養真好,放下手邊重要的衛星任務設計,花時間和皮孩子們窮泡蘑菇,同仁苦笑說:「Dr. Sun,NASA發射的任務何止千百,你知道最重要的任務是哪一項?就是『教育』!今天你不好好教會他們,十年廿年後,等你今天規畫的任務發射升空,誰來幫你接收畫面處理數據?」

       旨哉斯言,恰如醍醐灌頂,才知有些事是不能用總統任期和個人生命長短來衡量的。
(作者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2014/11/14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