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5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繼前年看見並證實「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存在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B)又有重大發現。物理學家證實B介子(B0s)衰變成雙渺子現象。這個事件發生的機率極度低,只有十億分之四。這項實驗結果證實了「標準模型」理論的預測,是物理界卅年來的大突破;在現今宇宙基本理論百家爭鳴下,再次鞏固標準模型理論的權威地位。
「標準模型」是物理界迄今對宇宙萬物為何存在,所能提出最完整的解釋。模型預測由哪些基本粒子組成宇宙,並描述這些基本粒子,如光子、夸克、希格斯粒子的特性。
模型的預測相當精確,卅年前預測存在的粒子,大多已被人類發現;但有些現象標準模型仍無法解釋,因此想踢館的科學家不少。
其中一項挑戰,就是模型預測「B介子衰變過程中,十億次裡只有四次會衰變成雙渺子」,但至今從未觀察到此現象。踢館的科學家認為,如果B介子衰變成雙渺子的次數超過十億分之四,那標準模型可能是錯的。
二○一一年,CERB的大強子對撞機(LHC)開始觀測B介子衰變現象,二○一三年,其中兩個實驗站CMS和LHCb,都各自公布B介子的衰變結果,雖結果相近,但因資料量不夠大,所以精確度不足。
去年擔任CMS「B物理」計畫召集人的台大物理系教授陳凱風,發想將兩個實驗站的數據合起來,聯合分析,讓資料量夠大。聯合分析出的結果精確度終於達到標準,每十億次的B介子衰變,會產生的雙渺子次數差不多是四次。
陳凱風說,觀測數據有有上千億筆,因此光是報告中的一張圖表,可能就要用三百個電腦CPU,跑一周才能運算得出來,許多分析都是由台大物理系教授侯維恕的實驗室,用運算電腦叢集跑的。
研究成果登載在十三日自然(Nature)期刊。
新聞辭典/B介子與渺子
B介子:是由基本粒子「夸克」當中的「奇夸克」和「反底夸克」,或是「下夸克」和「反底夸克」所組成的粒子。B介子極度不穩定,容易衰變;在衰變過程中產生各式各樣的粒子,包括出現機率極低的雙渺子。
渺子:可被視為「質量重一點的電子」,存在於宇宙射線中,也是不穩定的粒子,會衰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微中子。
「標準模型」是物理界迄今對宇宙萬物為何存在,所能提出最完整的解釋。模型預測由哪些基本粒子組成宇宙,並描述這些基本粒子,如光子、夸克、希格斯粒子的特性。
模型的預測相當精確,卅年前預測存在的粒子,大多已被人類發現;但有些現象標準模型仍無法解釋,因此想踢館的科學家不少。
其中一項挑戰,就是模型預測「B介子衰變過程中,十億次裡只有四次會衰變成雙渺子」,但至今從未觀察到此現象。踢館的科學家認為,如果B介子衰變成雙渺子的次數超過十億分之四,那標準模型可能是錯的。
二○一一年,CERB的大強子對撞機(LHC)開始觀測B介子衰變現象,二○一三年,其中兩個實驗站CMS和LHCb,都各自公布B介子的衰變結果,雖結果相近,但因資料量不夠大,所以精確度不足。
去年擔任CMS「B物理」計畫召集人的台大物理系教授陳凱風,發想將兩個實驗站的數據合起來,聯合分析,讓資料量夠大。聯合分析出的結果精確度終於達到標準,每十億次的B介子衰變,會產生的雙渺子次數差不多是四次。
陳凱風說,觀測數據有有上千億筆,因此光是報告中的一張圖表,可能就要用三百個電腦CPU,跑一周才能運算得出來,許多分析都是由台大物理系教授侯維恕的實驗室,用運算電腦叢集跑的。
研究成果登載在十三日自然(Nature)期刊。
新聞辭典/B介子與渺子
B介子:是由基本粒子「夸克」當中的「奇夸克」和「反底夸克」,或是「下夸克」和「反底夸克」所組成的粒子。B介子極度不穩定,容易衰變;在衰變過程中產生各式各樣的粒子,包括出現機率極低的雙渺子。
渺子:可被視為「質量重一點的電子」,存在於宇宙射線中,也是不穩定的粒子,會衰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微中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