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錦中同學的科學研究報告,很震撼吧?!表達清晰俐落,對自己研究的掌握度很高。再聽錦中同學提問,更震撼吧?!多方向的思考,問題犀利。看到別人的好,當然要見賢思齊,但要怎樣才能「齊」?至少在每一次請各位思考、表達時,認真做,用力想到頭殼破掉也沒關係,但請設法有條理的說出來,不要怕說不好,說出來不好,才有修正的機會呀!
接著去闖關,都是沒見過的關,短短一小時,大家闖得欲罷不能,同學照片沒有很多,因為老師也闖得不亦樂乎,只有遇到又沒在闖時拍幾張,不知有幾位同學拿到六關的獎品呢?
但關於沒有操作方法說明或原理說明這件事,下面照片可為證,都有,只是是書面的,學習不用一定要別人講給你聽,自己好好看也可以,看不懂還可以開口問,或記下來回家查呀!
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恐懼之邦
故事一開始,像是組織龐大的犯罪集團,而且是高科技的犯罪集團,正在世界各地進行一連串的謀畫,主角則是一名莫名其妙又身不由己的律師,被帶著從冰島的冰原帶到南極的火山,從亞利桑那的沙漠帶到所羅門群島的熱帶叢林,從巴黎的街上到洛杉磯的海灘....,可是從中所顯示出來的一段段資訊,卻讓人愈看就愈懷疑自己是不是一直是盲目的!科學數據如何解讀,會造成結論的大相逕庭,而書中問題的真相究竟為何,卻恐怕是看完書還得再去追尋才會知道!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強力推薦!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證實B介子衰變雙渺子 物理界30年大突破
2015-05-15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繼前年看見並證實「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存在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B)又有重大發現。物理學家證實B介子(B0s)衰變成雙渺子現象。這個事件發生的機率極度低,只有十億分之四。這項實驗結果證實了「標準模型」理論的預測,是物理界卅年來的大突破;在現今宇宙基本理論百家爭鳴下,再次鞏固標準模型理論的權威地位。
「標準模型」是物理界迄今對宇宙萬物為何存在,所能提出最完整的解釋。模型預測由哪些基本粒子組成宇宙,並描述這些基本粒子,如光子、夸克、希格斯粒子的特性。
模型的預測相當精確,卅年前預測存在的粒子,大多已被人類發現;但有些現象標準模型仍無法解釋,因此想踢館的科學家不少。
其中一項挑戰,就是模型預測「B介子衰變過程中,十億次裡只有四次會衰變成雙渺子」,但至今從未觀察到此現象。踢館的科學家認為,如果B介子衰變成雙渺子的次數超過十億分之四,那標準模型可能是錯的。
二○一一年,CERB的大強子對撞機(LHC)開始觀測B介子衰變現象,二○一三年,其中兩個實驗站CMS和LHCb,都各自公布B介子的衰變結果,雖結果相近,但因資料量不夠大,所以精確度不足。
去年擔任CMS「B物理」計畫召集人的台大物理系教授陳凱風,發想將兩個實驗站的數據合起來,聯合分析,讓資料量夠大。聯合分析出的結果精確度終於達到標準,每十億次的B介子衰變,會產生的雙渺子次數差不多是四次。
陳凱風說,觀測數據有有上千億筆,因此光是報告中的一張圖表,可能就要用三百個電腦CPU,跑一周才能運算得出來,許多分析都是由台大物理系教授侯維恕的實驗室,用運算電腦叢集跑的。
研究成果登載在十三日自然(Nature)期刊。
新聞辭典/B介子與渺子
B介子:是由基本粒子「夸克」當中的「奇夸克」和「反底夸克」,或是「下夸克」和「反底夸克」所組成的粒子。B介子極度不穩定,容易衰變;在衰變過程中產生各式各樣的粒子,包括出現機率極低的雙渺子。
渺子:可被視為「質量重一點的電子」,存在於宇宙射線中,也是不穩定的粒子,會衰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微中子。
「標準模型」是物理界迄今對宇宙萬物為何存在,所能提出最完整的解釋。模型預測由哪些基本粒子組成宇宙,並描述這些基本粒子,如光子、夸克、希格斯粒子的特性。
模型的預測相當精確,卅年前預測存在的粒子,大多已被人類發現;但有些現象標準模型仍無法解釋,因此想踢館的科學家不少。
其中一項挑戰,就是模型預測「B介子衰變過程中,十億次裡只有四次會衰變成雙渺子」,但至今從未觀察到此現象。踢館的科學家認為,如果B介子衰變成雙渺子的次數超過十億分之四,那標準模型可能是錯的。
二○一一年,CERB的大強子對撞機(LHC)開始觀測B介子衰變現象,二○一三年,其中兩個實驗站CMS和LHCb,都各自公布B介子的衰變結果,雖結果相近,但因資料量不夠大,所以精確度不足。
去年擔任CMS「B物理」計畫召集人的台大物理系教授陳凱風,發想將兩個實驗站的數據合起來,聯合分析,讓資料量夠大。聯合分析出的結果精確度終於達到標準,每十億次的B介子衰變,會產生的雙渺子次數差不多是四次。
陳凱風說,觀測數據有有上千億筆,因此光是報告中的一張圖表,可能就要用三百個電腦CPU,跑一周才能運算得出來,許多分析都是由台大物理系教授侯維恕的實驗室,用運算電腦叢集跑的。
研究成果登載在十三日自然(Nature)期刊。
新聞辭典/B介子與渺子
B介子:是由基本粒子「夸克」當中的「奇夸克」和「反底夸克」,或是「下夸克」和「反底夸克」所組成的粒子。B介子極度不穩定,容易衰變;在衰變過程中產生各式各樣的粒子,包括出現機率極低的雙渺子。
渺子:可被視為「質量重一點的電子」,存在於宇宙射線中,也是不穩定的粒子,會衰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微中子。
TOMS Shoes:穿一雙鞋,改變世界
經營企業,盈利是一定要的,捐贈就會減少獲利,所以以捐贈為主的企業,怎麼可能長久經營下去?但,這裡有一個不一樣的例子......
企業是社會中的重要存在,當企業為社會做了些什麼,引起的改變也會回饋到企業,同樣一件事,用不一樣的做法,帶來的效果當然也大不相同。
企業與社會如此,同學與班級何嘗不如此?當你為班上做了正面的行動,引起了正向的改變,也會為你自己營造出更好的班級,有共同想法的人一起做,感覺更好,動力會更大!當然,做法上也很重要,TOMS也不是一開始就成功到現在。
延伸閱讀:
TOMS創辦人訪台 分享改造世界的故事
TOMS創辦人:人們渴望正面企業 奇蹟在蔓延
TOMS創辦人:犯錯是學習的重要養份
企業是社會中的重要存在,當企業為社會做了些什麼,引起的改變也會回饋到企業,同樣一件事,用不一樣的做法,帶來的效果當然也大不相同。
企業與社會如此,同學與班級何嘗不如此?當你為班上做了正面的行動,引起了正向的改變,也會為你自己營造出更好的班級,有共同想法的人一起做,感覺更好,動力會更大!當然,做法上也很重要,TOMS也不是一開始就成功到現在。
延伸閱讀:
TOMS創辦人訪台 分享改造世界的故事
TOMS創辦人:人們渴望正面企業 奇蹟在蔓延
TOMS創辦人:犯錯是學習的重要養份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會發問比會解答更重要
說在前面:
這一篇文章的設定閱讀對象似乎是師長,但也可以是學子。在看似陷入鋪天蓋地的考試壓力時,你能否成為自己的掌舵人?看看這篇,也許能找到一點方法。
雖然每個人都了解未來的世界會跟現在不一樣,也知道現在所學的知識,大部分很快就會被淘汰成為屠龍之技(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價值),但是我們還是為了考高分,要求孩子將心力放在背誦、記憶標準答案上。
這也形成了台灣社會相當普遍的現象:那些在國中、小很會考試的孩子,進入大學或研究所時,創造力或研究能力方面,往往比不上在國際研究評比輸給他們的孩子。
因為想像力與創造力需要的是多元思考,需要能跳脫標準答案限制,找出最多的可能性。在快速答題的訓練中,養成孩子只重視追求「是什麼」的習慣,久而久之就不懂得問「為什麼」,也沒有耐心與好奇心去探索「為什麼」背後的宇宙萬象了。
進入資訊爆炸時代,知識的取得已經沒有成本,創造力與想像力卻愈來愈重要。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快速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會限制孩子的思考力,要從平常生活中找機會讓孩子保有豐富寬闊的想像,而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讓孩子願意提問題,也有能力可以提出問題。
但是,讓孩子有能力提出好問題,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不管是在教室或家庭生活中,是不被鼓勵的。雖然理論上,老師知道要鼓勵學生多發問,但是為了趕進度,為了考試成績,孩子如果真的敢在課堂上不斷發問,相信很快就會變成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恐怕會被請到辦公室開導。而家長往往也沒有時間好好引導與回應孩子的問題,往往會為了節省時間,而快快的給出標準答案。
長久下來,孩子就不會提問,也不敢提問了,更糟糕的是,最後連願意提問的好奇心也一併喪失,也失去了探索世界的熱情。
我觀察到台灣大部分的孩子,中學以後就逐漸失去了好奇心。懶得發問的結果,也代表了懶得去思考,只希望快快知道標準答案,然後趕快把它背下來好應付考試。
其實就算在學習某個特定教材內容,透過提問的主動思考,才是有效學習的關鍵。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段課文後,要試著問自己:「這一篇究竟是在講什麼?我應該從中學到什麼?它可以應用在什麼地方?」甚至變換角色問自己:「假如我是老師,必須從這段課文理出兩個題目,我會怎麼出?」
即便花同樣的讀書時間,只要願意提問,就能化被動為主動,頭腦也才能真正的思考,學習才能記憶深刻,以後也才能夠活用。
任何有效果的學習,都包括了態度與能力這兩項重要的因素。
讓孩子願意耗精神腦力來發問,這是態度;讓孩子能夠提出好問題,這是能力。要做到這兩項不容易,若我們想培養出未來所需的人才,就一定要朝這方向去努力。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念書的方法
又要段考了,離九年級的歲月又更近了,建立起自己念書的方法了嗎?
看到這一篇《聰明念書高手(1) 一又四分之三的讀書法》,覺得很可以給各位參考,點進去看看,看完想想--你做到了什麼?那些還有待努力?這次可以試試什麼方法?記起來,努力做!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善用理工腦,學會說九國語言
作者 / 李宜蓁(摘自親子天下)
蔡秉諭今年三十歲,念的不是外文系,沒有在全美幼兒園和外師的環境中長大,更非從小英語就嚇嚇叫的多語天才兒童。他從小喜愛科學、對數字敏感、愛好分析研究事物背後的原理,高中時期為了想看懂日本動漫《棋魂》開始自學日語,理工腦強大的他,是在考進第一志願台大物理系,才逐漸發現自己也有「語言魂」。跟一般人學英文的歷程一樣無感、沒成就,國一時蔡秉諭開始無盡的背單字、寫克漏字跟文法練習,背了一千個單字,考完就忘一大半。學了多年英文,等到真正跟外國人對話時,蔡秉諭形容好像在考中翻英,腦中先有一句中文、再翻成英文,英文成績始終還可以,但用起來就是一個字「卡」,「為什麼有些外國人不管是來讀書或工作,都不用去上中文課,講中文卻能那麼順暢自然,難道他們都是語言天才,而我們很笨嗎?」
歸納法,找到學英文竅門
大二時,蔡秉諭跟著多語言同好謝智翔等人創立「多國語言交換社」,終於挖掘到學語言的那把金鑰匙,證明「我們不笨、只是沒用對方法學」。
這群多語言神人,透過自身的豐富學習歷程,加上學術探討後的大發現是:只要跳脫過去學英語的傳統方式(毫無脈絡的上課、背單字、背文法)、創造生活化學習環境(利用志工服務、交換學生、廉價航空機票、寄宿家庭到國外深度旅行,或在台灣找外國人長期交換語言)、找到自己的動機(如想看懂日本動漫、想唱浪漫的西班牙情歌)、克服心理障礙(害羞、怕犯錯、發音不準、抗拒改正),學語言會像是學騎腳踏車一樣,一旦會了就不容易忘,人人有機會成為語言達人。
「能自己覺察到是否找對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優勢能力,」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在看了蔡秉諭的學習經驗與歷程後指出,他對周遭事物的好奇與探索性格,加上喜歡旅遊、觀察跨文化差異的特質,再搭配上自己原本就善於歸納、觸類旁通的理工人優勢,都再再讓原本學起來沒成就的語文智能,得以跟隨自己的強項一路茁壯。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提醒了父母與孩子,「別輕易設限,以興趣帶領,將更有助於孩子的弱勢能力發展」。
退伍後,蔡秉諭趁著找工作的空檔,到東南亞移工報《四方報》當志工教中文、順道學越語。 每週五天、每天一小時的中文課後,換越南朋友教他越語。他一開始幾乎跟不上,後來跟越南朋友一起生活、旅行、參與節慶,被迫一定要用越語溝通, 回家再努力聽越語新聞、看電影、連續劇及小說,密集學三個月之後,越語成功內建到他腦袋,變成一種不需中文轉換、像水龍頭一開水就來的語言能力。
被朋友喻為「多語言神人」的他,到目前為止精通英語、日語、越語,學過韓語、泰語、印尼語、俄語、廣東話跟法語,這九種語言都不是只會皮毛的「你好嗎」、「我來自台灣」這些基本問候語,而是日文檢定一級、能從越南人講話腔調分辨他來自北越還是中越、在印尼當背包客旅行時,口音溜到被誤認成當地人。
愛旅行,將學語言跟旅行結合
從小熱愛旅行的他,將語言跟旅行做了雙向完美結合,學了印尼語就想去印尼看看,或反過來,想去泰國的行前準備絕對是花時間學泰語。多語能力,讓他的旅行益發精采,也更激發他與人溝通的欲望。
蔡秉諭第一次去越南,為了幫越南朋友送東西回家找不到公車總站,他到換匯櫃檯用越語問路,櫃檯小姐不是馬上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驚訝轉頭跟隔壁的人說:「ㄟ,你看,他竟然會說越南話耶!」他也曾在河內幫兩名中國背包客做翻譯,讓他們順利換到越南盾繼續旅行。有時遇到也是語言同好的當地人或者背包客,更會出現「蔡秉諭說泰語、泰國人答英語」的雙軌平行對話時空。
物理系畢業的蔡秉諭,並非從小就展現語言「天分」,一開始學語言只是好玩,現在竟成為靠語言吃飯的自由譯者。他始終謙稱自己非「天才」,只是幸運找對方法,也十分感謝多語社團同好的互相啟發支持。
然而學語言終究得靠自己,「同好可以在我遇到瓶頸時推我一把,但是沒有人可以幫我鼓起勇氣、幫我不怕害羞、幫我願意去接受陌生的東西、不去抗拒。」學語言過程帶給蔡秉諭的不僅是「語言本身」,更珍貴的「副作用」則是增強了他不怕犯錯、身段放軟、勇於改正、吸收新知的特質。
用多元智能幫助學習,蔡秉諭這樣做:
1善用強項(分析、邏輯能力)去學相對弱項(複雜的文法)。
2透過自省能力,覺察並歸納有效的學習方法,並善用人際力量,成立社團共同成長。
3結合語言跟自己的興趣(旅行),學習動機更強烈。
跆拳道姊弟邁向國手之路
作者 / 林韋萱(摘自親子天下)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夢想?買iPhone、聽演唱會、和好朋友一起旅行......十四歲的姜昱安,有個不一樣的願望:在這場征戰結束後,可以到麥當勞吃蛋捲冰淇淋。
正值發育期的她,已經好幾週沒有吃飽過了。就讀台北市仁愛國中八年級的昱安,為了今年一月底舉辦的「台北市一○三學年度教育盃中等學校跆拳道錦標賽」,她必須減重兩公斤,才能達到四十九公斤量級。她幾乎不碰澱粉;放學後就直奔道館訓練到十點,晚餐僅靠幾顆軟糖就打發。
弟弟姜靖軒就讀台北市龍門國中,也是跆拳道選手,曾連續兩年獲得台北市教育盃的品勢冠軍(見上方小知識),還在今年三月選上國家代表隊,即將代表台灣出賽。
校隊生活磨練出他們的自律與效率:因為不是體育班的學生,課業和所有學生一樣繁重,必須利用上課前、放學後,跟週末的時間練習。他們也不得不早熟:爸媽想帶他們去花蓮放鬆,他們卻斤斤計較覺得會耽誤了練習。
命定的運動員生涯
走上選手一途,對昱安、靖軒來說幾乎是命定的。他們的爸爸姜義村是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健康研究所教授,也是跆拳道黑帶五段高手。
從兩、三歲開始,姊弟倆還不太會說話就開始在床上對打了。三歲的昱安把毛巾纏在腰上,假裝是跆拳道的腰帶;兩歲的弟弟,踢不到姊姊就出手推。這時候爸爸就在一旁指點兩個小娃兒:「不要推,腳踢高一點。」
兩人參加校隊後,跆拳道成了姜家的生活重心。孩子做錯事情不罰站,而是罰倒立,順便練體能;一家人也會因為跆拳道吵得不可開交。這次教育盃比賽後,姊姊虧弟弟:「至少我不會被踢屁股。」弟弟也馬上回戳姊姊的痛處:「你屁股那麼多肉,被踢了也不會痛。」
姜義村對孩子的運動生涯影響很深:有時是嚴肅的教練,在場邊拿著DV拍攝,孩子下場後就檢討;有時也是溫柔的老爸,女兒比賽必須帶妝,他看了YouTube自學後,比賽當天起了一早幫女兒畫眼線。
「教練爸爸」的角色切割並不容易。這次教育盃,昱安在對練項目一分未得。在一旁僵著臉錄影的姜義村,一下場就把昱安揪到走廊上檢討。姜義村在事後自我反省:「是我的角色轉換失敗。」孩子比輸了,是該以爸爸的身分給予無條件的擁抱?還是該像個教練一樣分析檢討?姜義村也在琢磨。
對選手來說,運動早就不是為了強健體魄。十之八九的運動員,都曾為了運動而受傷。姊弟倆的教練口頭禪是:「還沒流淚就是不夠痛。」「痛沒關係,喔咿喔咿(救護車)五分鐘就來了。」有時候集訓下來,兩個人腳都無法合攏,只能像企鵝一樣搖擺走路。
有次昱安在對練友誼賽中,被不知輕重的對手狠踢下巴,結果牙齒斷了兩顆,而且還暫時性失憶。媽媽陳秀如在上班中接到電話,招了計程車就飛奔到校。昱安看見媽媽哭個不停,不斷問:「媽媽,我怎麼會在這裡?」陳秀如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不捨。既然這條路這麼辛苦,為什麼要讓孩子繼續練?陳秀如酷酷的說:「不用同情他們,這條路是他們自己選的。而且,我也不可能一直保護他們。」
這次教育盃比賽前夕,弟弟靖軒的肩傷復發。原本只是手無法出力,後來連腳都抬不起來。晨操的時候,教練看他緊鎖眉頭練習,勸他「要懂得適可而止」,但固執的靖軒,牙一咬還是繼續練。
對選手來說,幾乎沒有所謂「志在參加,不在得勝」。一切的辛苦,就是為了在戰場上一決勝負。
一月二十四日,教育盃開賽第一天。週末清晨的台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體育館外的空氣清爽悠閒,體育館內則一片緊張混亂。才七點就可以聽到教練的罵聲四起,學生紛紛「圈地」占位子練習。有的學生忘記帶證件,家長只好再衝回家幫忙拿......
昱安上場時,打的是「太極四章」,兩次喊聲都破音。教練從場外走過,對著正在比賽的昱安喊:「喊聲要用丹田,不是用喉嚨。」轉頭對著錄影的爸爸說:「側踢歪了,喊聲沒出來,分數不會高。」
果然,雖然分數暫列第一,但馬上被後來的選手追過,最後只有分組第四,無法晉級決賽。昱安本來只是嘟著臉坐在地上,後來加班中的媽媽打電話來慰問,她忍不住抱著電話躲進女廁跟媽媽哭訴。
反倒是前幾天肩傷嚴重的靖軒,完全是「比賽型」的選手。雖然到上場前電療的痕跡還清晰可見,但一上場卻若無其事,沉著的打完套路,在個人賽中拿下冠軍。
品勢比賽在第一天結束了,但令專長在品勢的姊弟倆畏懼的對練賽才要開始。
減重中的昱安過磅當天早上只吃了三分之一片的白吐司,餓了那麼久,就是為了對練賽過磅。過磅後,不論過輕或過重,只要不符合當初報名的量級,就會失去比賽資格,先前的苦練都化為烏有。
過磅的場面浩大,上百名選手排隊等著使用三台磅秤。有的選手稍微過重,過磅前,穿著外套、雨衣跑步逼汗;過輕的,就拚命灌水;更慘的,有的女孩因為過重,將及腰長髮當場忍痛剪掉,只剩一小撮馬尾,但還是得含淚上場比賽。
靖軒在一群餓得臉色發白的選手中悠哉的嗑著便當,然後到最輕量級組準備過磅,結果體重只有不到四十二公斤。他聳聳肩說:「愈吃愈輕我也沒辦法。」已經餓了幾週的昱安,最後也終於順利過關。
對練賽是個血腥的戰場。隨著比賽時間過去,體育館內的空氣被染上嗆烈的汗水與撒隆巴斯味道。醫務室的生意興隆,一個白瘦的女孩被對手踢中鼻梁,皺著眉冰敷著鼻子,道服上血跡斑斑。
靖軒上場前,神情嚴肅的暖身。開賽後,對方攻勢猛烈,靖軒靈活的閃躲。爸爸在場邊大喊:「姜靖軒出腳!」媽媽更是粗著嗓子大喊:「直接給他狠狠扁下去啦!」靖軒努力對抗,但屁股、下巴都挨了重重一腳,一度躺在地上爬不起來。最後,他一分未得下場,沮喪的拿冰袋敷著下巴與臀部。
三天比賽下來,靖軒拿了品勢個人黑帶組冠軍、團體第三、混雙第四;姊姊則是品勢個人黑帶組第四、混雙第三。以兩人的實力來說,成果並不令他們滿意。
家人支持,勝敗留在競技場
賽後,父子三人步出體育館。館外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處處是一家大小在草地上玩耍野餐,全沒沾染上一牆之隔的肅殺之氣。在柔和的夕陽下,昱安緊緊偎著爸爸,靖軒跟在後頭。這是一個不需要言語的時刻,一切勝敗留在競技場內,一家人的手還是緊牽在一起。
經過停車場,一個女孩坐在植草磚旁哭泣,她是決賽時被刷掉的台北市中正國中選手,也是昱安的朋友。也才哭過一場的昱安坐在女孩旁邊安慰,靖軒也坐在旁邊仰頭發呆。此時,一架噴射機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天空。靖軒伸出了手,抓住噴射機,張大嘴吞進肚子裡。
小知識
認識跆拳道品勢
以前跆拳道比賽只有「對練」,就是兩個人穿著護具上場對打。但是,這幾年來只需要比劃套路的「品勢」項目崛起。比的是流暢、平衡、力量、美感......不同於「對練」既火爆又容易受傷,品勢在這幾年大受家長歡迎。
姜家姊弟的父親、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健康研究所教授姜義村贊成兩個項目都練。因為品勢看中自我要求,同一個動作要練上千萬次才能完美;而對練是培養對外界的覺察與反應。
老師的話:
夢想之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想要有所得,就要有付出。
唉~~又是老生常談!但,事情就是如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