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
作者的主題是“愛的補習”,想分享這篇,為了“愛”,更為了“補習”。
愛的補習
蔡穎卿 2016.03.26. 聯合報
雖然從未送兩個女兒去上補習班,然而,我認為自己對「補習」是非常有經驗,並透徹了解其中的意義。
就字面上來看,「補習」就是「補救學習」的意思;凡是同在一個學習團體或某種社會應有的教育程度上沒有趕上進度的人,就需要補習;所以,我們有「補校」給因故失學或輟學的人補上國民教育的程度。從這一點來分辨,「補習」的意義與今天孩子們「上補習班」並非同義詞。我之所以強調這件事,是因為看到太多的父母送孩子去補習班是基於怕他們不能管理時間,或期待他們超前學習。混淆兩義,反而錯失學習應有的檢視。
帶兩個女兒在不同國家受教育的十二年中,我常要面對孩子每到新環境就得補救課業的事實。我們幫助孩子的方法並非外出尋找他人代替教導之勞,而是一方面與他們討論該如何加強管理自己的課後時間,及善用假日分段自修其他人已經學過的進度;一方面幫忙尋找自修需要的資源。有時候,我們夫妻也必須加入輔導的行列。比如說,兩個女兒的中文就得由我教導,先生也曾在女兒們的高中階段,輔導她們的化學與微積分。另有些專業的科目,孩子們落了進度,自己要求幫助後,課堂老師會單獨輔導,以求儘快讓學生「趕上」全班的進度。我記得大女兒在高二從曼谷國際學校轉入新加坡美國學校時,因為不曾寫過資料小論文(DBQ Essay),老師就曾在新學期的前三個星期中,每天要她課後留堂,特別緊密地輔導這項練習,而後順利趕上進度;記得那個學年結束,她還拿到這個科目的特優獎。因此,父母不需要為孩子需要補習落後的進度感到緊張或失落。
需要補習的人,缺的只是別人已受教,而自己遺漏的部分,不見得因此就會永遠落後。但如果進度並未落後,卻眷戀補習的成效,就得在學習上付出「依賴鞭策」的代價,我認為這才是一個人在學習上真正的損失。要了解獨立學習況味的人,要先擺脫受升等、考試鞭策,才能歡喜地「終身學習」。
我能以這種想法了解所有知識與事務的「缺漏學習」,是源自於自己既要工作又要理家,時間永遠不夠,進度經常落後。但我兩樣都深愛,又一心想盡力兼顧,於是,對於愛的功課,我就永遠都在「補做」某些不能在正常時間完成的事物。
「補」對我來說是一種時間管理的概念,也是最紓壓的生活方法。
我因為「有補」而得到寬鬆的感覺。自己知道能利用其他時間把未能動手或未能做好的工作補起來,仍能盡到責任,生活品質如常,這就讓壓力得到釋放。一個星期中,如果工作太忙,家中總會有未能經營完善的事務與氣氛,我利用休假日來補,絕不讓擔心或遺憾愈積愈深。
就如每年暑假到來之前,我總會在心裡計畫一下,希望在孩子功課比較輕鬆的長假日,自己多帶他們讀些中文,補上平日裡較為短暫倉促的親子共學,也會與他們實作更多生活家務。這就是我們家一直都在進行的「補習」。
在演講中,總有母親提到,因為要上班而未能把家庭照料得如專職母親一樣周到,話語中顯露出對親子相處不足的遺憾與自責。我分享自己的經驗,勸大家不要以為這是不可改變的狀況。自二十七歲起,我每天都在工作與生活中兩頭忙,在二十幾年的經驗中,我得力於一種不自我限制的心情,設法補救不足。
對於上班時間正常的父母來說,利用七天中休假的兩天來補平日未能完整的親子相處,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一定要徘徊在「繼續工作」或「回家照顧」孩子的掙扎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條件與選擇,我深知家庭之愛也應該在靜心審視時間的調配中,補救學習!
也許,你無法日日在夕陽餘暉之下帶著孩子去收衣服、教他們疊衣套襪,一如我們慣見的慈母身影。但不要忘了,太陽在假日也一樣溫暖照人,我們所羨慕的幸福同工,是可以隨時開始的,愛是可以補習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