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電影、看故事書、看展覽吧!
可以去看看展覽,「NASA一場人類的冒險」太空展,已經開展囉!
《贊助版成發》網頁已經完成,《回首與謝師》網頁除了有各位謝師宴的照片、影片,還有回首七年級時的青澀影像喔。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荷蘭風機 每小時電力2500千瓦

【聯合報╱法新社】荷蘭鹿特丹的阿基米德公司27日在當地發表新型風力發電機組,每小時可產生2500千瓦電力。
全文網址: 荷蘭風機 每小時電力2500千瓦 | 鏡頭寫真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說舞說戲說人生

不管22K或18K 都值得拚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與導演吳念真,昨晚在政大「說舞說戲說人生」春風之舞講座中對談。林懷民鼓勵大學生不要害怕時代的波濤變化,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讓柏林圍牆倒塌。」
林懷民說,不管是拿二十二K或是十八K,只要對別人有用處,都值得拚一拚,從時代夾縫中找出自己的路。吳念真也說:「找到限制,就是找到自由。」
        昨晚對談後,有學生提問,表示恐懼中國大陸,不知道如何面對未來?林懷民說,不面對中國大陸,即無法面對世界,「年輕人最該割捨的是恐懼。」他反問學生:「你在學校中夠不夠出色?要出人頭地不需要拿中國大陸嚇唬自己,認識中國就像認識印度一樣重要。」
林懷民說,到世界表演時,外國舞評家都稱讚他懂很多,知道茉莉花革命、又知道國際變化,「因為我們必須知道這麼多,才能和他們(世界)接軌對話。」他鼓勵學生拋掉恐懼,「不要花時間空想自己行不行,去做就對了。
        吳念真說,在他生長的年代,大部分人都學非所用,他自己讀會計,結果跑去寫劇本,拍電影,「那是一個你為自己的夢想做選擇時,被主流價值懷疑,愛你的人會擔心的年代。」吳念真說,堅持自己的夢想並不輕鬆,但年輕人不要固守在別人的價值裡。
        林懷民也說,大學時從法律轉系讀新聞,只是貪圖可以更自由地讀小說、看電影,「那個年代讀法律、會計才是安全保障,拿跳舞來賺錢,除了舞廳以外,沒有別的可能。」
創辦雲門舞集前,林懷民沒想過會成功,「我的字典裡沒有成功兩個字,直到如今我的作品仍千瘡百孔。」林懷民說,支撐他走到現在的是「責任」,對舞者的責任、對觀眾的責任,以及報答給予掌聲的人恩情。
林懷民說,他這輩子最感動的是去年參加大甲媽祖遶境,走到彰化時,有一農家婦人拉他的手說:「謝謝你美麗的藝術。」他說這是聽過最好的舞評,「我們打拚過,對別人有用處,就可以安頓自己。」
全文網址: 林懷民:不管22K或18K 都值得拚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林懷民、吳念真對談 在限制中找最大的自由

吳念真「偷渡」台語
        吳念真本科學的是會計,林懷民則是新聞系畢業,最終一位當了導演,一位投身現代舞蹈。吳念真笑說,「我們這一代人有個共同特色:學非所用。」相差5歲的兩人,早年共同走過台美斷交、審查制度遍行的年代,對於生涯職業的選擇,也同樣都是從限制中求生存、求突破。
        吳念真說,當年看了李行的《養鴨人家》,發現片中的農家人都講國語,感覺味道很不對,「農家做田的人哪這樣說話。所以我寫的每個劇本後來都偷偷加上幾句台語,每寫一部再多加幾句,觀眾看得好開心。」
在學運中看見期待
        直到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不僅台語多,主題更是當時政府甚為敏感的228事件,審查必然出問題,怎麼辦?「母帶我們全部送到日本,在那裡後製、混音,還從那裡送出去參加威尼斯影展,直到獲獎,政府只能同感光榮,風光上映。」他引用侯孝賢的話說:「找到限制,找到自由。尋找一些方法去改變,絕對是好的,就像學運也是好的,上街頭,可以感受到人民的期待。」
        林懷民也分享,台美斷交的那一天,雲門舞集正在演《薪傳》,內容描繪台灣先民打拚奮鬥、期待新生未來的景象,同樣是當局政府所忌諱的議題,「首演場我們選擇嘉義,因為離警備總部遠,想不到台美斷交,我們的舞作瞬間成了同舟共濟、莊敬自強,國民黨愛得不得了。」
人生要勇敢地多嘗試
        近來許多人抱怨大環境看不到未來、沒有希望,林懷民提出勉勵,「沒有走什麼路必然會成功、做什麼必然獲取幸福的事,人生不是這樣的。從反攻大陸到兩岸可以交流,從柏林圍牆蓋了又拆,我們要適應的,然後從適應過程中去細想自己要什麼、想做什麼。」他形容人生不是踩在地上走路,而是坐船,「平衡感是在波動裡去得來的。」
        吳念真也回憶,某年楊德昌從國外影展回來,帶了一張法文報紙,上面的影評大意是:連續幾年看了台灣電影,終於讓人相信台灣不是美軍倒垃圾的地方,楊德昌看了大罵髒話。吳念真說:「我想說的是:你若要別人肯定,請先做出讓別人肯定的事。」吳念真最後補了一句父親對他說過的話:「少年欸,除了死以外,什麼都要去試看嘜!」(中時電子報)


K書高手

前次段考曾印了三篇關於讀書心態、方法的文章,給同學參考使用,這三篇文章出於呂宗昕先生所著「K書高手」,書中還有更多關於心境調適、時間管理、學習策略等的文章,雖然網路上有將書中相關K書策略作精簡整理的文章,但原書每篇都搭配了真人故事、體會等,才說明方法,讓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快找來看看有什麼好方法可以用!當然,重點是要用!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艾西莫夫作品

    除了「艾希莫夫機器人故事全集」,艾西莫夫最膾炙人口的三大科幻小說系列「機器人」、「帝國」、「基地」,也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其中「機器人四部曲」是「銀河帝國」與「基地」系列的遠古開端,更是銀河未來史的必讀前傳。艾西莫夫創造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因此才能有《鋼穴》、《裸陽》、《署光中的機器人》、《機器人與帝國》,四書成了「機器人四部曲」,與他的「銀河帝國」、「基地」系列齊名,三大系列形成時間長達兩萬年、空間闊達十萬光年的未來史,而艾西莫夫也成了八次雨果獎、二次星雲獎得主,二十世紀科幻小說重量級作家。
    欣賞艾西莫夫作品的同學,可以繼續看機器人系列,至於基地系列、帝國系列,可以自己做點功課找來看。另外,這些書的譯者、台灣科幻推手葉李華,也是值得同學上網找找資料了解一下的人喔!

我,機器人


機器人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根據這三大法則,可以發展出怎樣的機器人故事?

    在艾希莫夫所寫的「我,機器人」I, Robot中,無聲的小女孩,孤獨的保母機器人小機、派駐水星的昂貴實驗品,陷在迴路中而不停轉圈圈的速必敵、獨一無二、空前絕後,能透視人心的NO.34RB型機器人厄比……還有疑似機器人的政治家、全世界僅有四台的超級電腦機體,這些神奇的角色,都在「美國機器人公司」首席機器人心理學家蘇珊逐一道出的故事中呈現出來。閱讀過程中,既可以享受故事,有有邏輯思考的樂趣,真的會非常讚歎艾希莫夫的想像力。   

    「艾希莫夫機器人故事全集」,收錄了「我,機器人」及許多短篇的機器人故事,其中〈雙百人〉故事是艾西莫夫最愛的機器人故事,也是電影「變人」的原著,另外「機械公敵」也是以機器人三大法則為根據發展的故事喔。

    不論是哪一本都好,快找來看!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關於競爭

今天專題課討論了關於「老闆默默觀察你的33件事」,又分享了「別想著輸,要想著只是還沒贏」、「勇敢做個 Yes Man」,看起來好像老師一直要你們競爭、競爭,這是個競爭的社會,也必須得面對,你們的能力也好,但面對競爭,你的心態是什麼?老師希望你的態度可以是:
不是一直想著如何跟別人爭勝負,而是要看看自己能到達什麼地步!

許鈺煊:別想著輸 要想只是還沒贏

   「找不到路就多走幾條,越難走的路累積越多。」去年才走出校門的「滾出趣」創辦人許鈺煊,上大學起就立志要過不一樣的生活,她也正在尋自己的路」過程,她總告訴自己「要從舒適圈、習慣圈走出去。」
    許鈺煊說,求學時期唯一夢想就是「考上下一個好學校」,考上北一女時,以為往後人生都在台北市仁愛路上度過,未料念文組的她,卻考上都是理工科系的交通大學。許鈺煊花了一段時間接受這個事實,「但我告訴自己未來四年要找到人生的路」,她開始逼自己去做「感覺很可怕的事」,當上社團公關辦活動、找贊助,後來更成為社長,這些歷練讓她篤信「人就是要逆向而行,勇於挑戰」。
    許鈺煊出國,目的要學習與不同國家的人相處。她說,到了歐洲,發現年輕人勇於說出自己的夢想,或許旁人聽起來很可笑,她卻發現勇敢追求夢想的美麗;跟歐洲青年討論時,她發現亞洲人的害羞和默默不語,而德國女生卻能和她暢談台灣的歷史和政治。
    許鈺煊說,每次出國都讓她重新發現旅行的意義,更是「衝擊與改變一個人的過程」。 因此,在大四畢業製作時靈機一動,推出「滾出趣」網路平台,鼓勵年輕人透過「任務手札」,深入旅行世界,別再與世界擦肩而過。她認為,除考好成績、找到好工作外,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會開心;她很慶幸自己的人生碰到岔路。許鈺煊鼓勵年輕人要提起勇氣出走,「不要想著輸,要想著只是還沒有贏。」
【2014/05/14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楊德宜╱桃園縣報導

賴揚霖:勇敢做一個YES MAN

    「其實你對一件事情說好,就擁抱可能性。」陸軍通信電子資訊學校少校輔導長賴揚霖昨身著軍服現身,他說,面對挑戰要勇敢說YES,他曾遠赴南沙參與太平島機場跑道工程,成了他傲人的經歷。
    賴揚霖昨以「我們都要勇敢做一個YES MAN!」為題,和學子分享克服挑戰經驗。他說,一路走來也曾對未來徬徨無助,但只要肯行動,就有機會扭轉逆境。賴揚霖說,人生很多事是「不得不為」,進入職場學習不同能力之後,就能從「不得不為」變成「大有作為」。
上司交付使命,要賴揚霖到南沙蓋太平島機場跑道,服從是軍人天職,他只能說YES。他說,在競爭環境裡,要想想自己如何脫穎而出,「如果我跟你能力一樣,我有什麼可以拿出來跟人家比,我可以跟人家講我蓋過一個機場」。「你要先說YES,才能獲得更多成長經驗。」他說,「拿掉自我囿限,便能發掘機會無限」
【2014/05/14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桃園縣報導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記得「綁在棍子上的溼布」那篇文章嗎?再來看看團體溝通又一課!

王文華/「學運」後的起士蛋糕                                                     【聯合報╱王文華】
        立法院的學運結束後,我的公司發生一場小「學運」。
        我的公司是夢想學校,主要業務是到企業教管理課程。為了培養明日之星,我也帶大學生研究企業案例。每屆五到七位,由前屆學長姊當助教。由於同學分散各校,大部分在線上溝通。為了訓練同學的專業態度,有績效評估。
        第六屆進行了兩周後,同學們希望改變線上討論案例的方法。他們和學長助教溝通無效後,直接Email給我,沒有cc助教。Email內容是提出新的討論方法,同時提出幾項「訴求」,包括「禁止」助教用某些指標評估他們的表現。
        我和同學見面後,發現更多Email中沒有寫出的問題:因競爭和缺少實體互動,同學之間關係緊繃。同學不知績效評估的標準,於是不信任負責評估的助教。公司臨時加工作,同學覺得工作量與原先談好的不符。
        我學到的第一件事:抗爭的議題只是病徵,背後隱藏了很多病灶。同學建議改變討論的方式,是病徵。背後更重要的,是組織中各種人事、制度、文化、士氣的問題。不解決病灶,病徵會持續在不同部位發生。
        我們的病灶是「因為公司沒有清楚說明績效評估的標準,於是同學們盲目追求表現,這樣產生的壓力,反彈成對制度、管理者,甚至同儕的不信任」。這病灶教給我第二件事:光有願景不夠,配套措施要清楚。我原本以為跟同學說了公司的文化、價值觀,他們就會自動找到做法。但事實上大部分人無法把抽象的文化、價值觀,變成具體的行為準則。領導者,要畫出地圖。
        然後我跟同學討論:Email為什麼不cc助教?有沒有必要使用「訴求」、「禁止」等字眼?結果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甚至注意到,這些。於是我學到第三件事:員工通常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不管是對老闆,或對同儕。管理者要落實每天高喊的「團隊合作」,還是必須花長時間,塑造開放溝通的硬體和軟體環境。讓公司各層級,以及平行之間,頻繁對話。
        最後,我留給自己和同學思考的是:我們只有七個人,做很單純的一件事。這裡面沒有權力或利益,為什麼會對彼此用抗爭的心態和語言?意見不同很正常,一生都要面對,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法?
        會後,我們去台大附近吃飯。在輕鬆的氣氛中,聊到真實世界和夢想學校的不同。在真實世界中,競爭、壓力,是常態。公司臨時加工作,很正常。新進人員不太有機會跟公司「訴求」,也不可能「禁止」公司的制度。你對主管再怎麼不滿,背著他去跟老闆溝通,不是最好的方法。
        同學們沒經歷過,但聽得懂。然後我們聊到把精力向外而非向內,用所學到的商業能力,繁榮餐廳附近的公館商圈。
        最後,起士蛋糕上來了。蛋糕很小,所以我拿起刀叉,小心地均分。那一刻,我們享受著同一塊蛋糕,沒有老闆員工、資方勞方之分。唯一的績效評估,是把蛋糕吃完。彼此間的不同,都像起士一樣,溶化成美味。
        那一刻,我不切實際地渴望:台灣,也像那塊起士蛋糕。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全文網址王文華/「學運」後的起士蛋糕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思考一下: 
未來你們和同學合作的機會會愈來愈多,如果出現紛爭,如何好好對話,把力氣花在完成事情上?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身為學生,看似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學業問題,但真實的職場是如何?需要怎樣的人才?所需要的解決問題能力是什麼?看看「社長」怎麼說吧!
看完想一想 -- 你是哪一種人?這些能力(或心態)是不是現在就可以在學習過程同時培養?怎麼做?
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學習型人才

什麼是學習型人才?有怎樣的特質?聽聽<商業周刊>創辦人之ㄧ的何飛鵬先生怎麼說。
學習型人才

北科大城市滑板車 全球設計奪銀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台北微笑單車YouBike正夯,但熱門時段常遇到借不到車、還不了車的困擾。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學生鄧培志、楊筑婷設計能短程代步使用的「城市滑板車」(City Scooter),不但體積是YouBike5分之1,還可用悠遊卡購買電力運行,方便上班族及短程使用者,獲2014全球自行車設計競賽銀質獎肯定。 
    鄧培志本身也是YouBike愛用者,但學校附近的YouBike在熱門時段常借不到車,且租借點大多集中在捷運站附近,對短程使用者不方便。他和同學楊筑婷因此設計City Scooter,不但外型精巧,還可摺疊收納,平均1YouBike停放面積可放置5City Scooter,製造成本也比每台約1萬元的YouBike還便宜。
    鄧培志說,「城市滑板車」有兩大賣點,第一是插入悠遊卡就可租借,抽起悠遊卡就自動上鎖,還有記憶功能,自動記錄上次使用所調整的高度,不必再手動調整。第二可將動能轉換成電能,使用者一邊滑就能一邊儲存電力。

    指導老師鄭孟淙表示,城市滑板車非常適合台北市民使用,未來除可在YouBike租借熱點設站,也可與便利商店結合,讓民眾在城市自由穿梭。
    鄧培志說,這項設計剛完成模型製作,正在申請專利,未來希望能和YouBike合作商轉,讓台北市民多一種交通工具,舒緩YouBike的高使用率。
    台北科大聯盟研發成果商品展今起至430在北科大研發成果展示中心舉辦,展示City Scooter42項成品。
全文網址: 北科大城市滑板車 全球設計奪銀 - 校園榮譽榜 - 校園指南 - udn文教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