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重力波」在南極歷經9年觀測 終獲證實
有實力問鼎諾貝爾獎 「大海撈針 結果找到一根鐵撬」
有實力問鼎諾貝爾獎 「大海撈針 結果找到一根鐵撬」
美國科學團隊十七日宣布偵測到愛因斯坦一百年前提出的「重力波」,成為138億年前宇宙發生大爆炸的直接證據,研究計畫最關鍵的偵測儀器由台大物理系畢業、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的郭兆林設計;學界認為,證明重力波的存在讓研究團隊具有問鼎諾貝爾的資格。
138億年前,宇宙在大爆炸後的不到兆分之一秒以驚人速度擴張形成我們認知的宇宙,這是所謂的「宇宙暴脹論」,因為一直找不到證據「重力波」,只能當理論。
在南極透過BICEP2天文望遠鏡歷經九年的觀測,郭兆林所屬的研究團隊總算找到宇宙大爆炸後產生的重力波。研究團隊由哈佛大學教授柯瓦奇領銜,核心成員除了郭兆林,還有加州理工學院的柏克和明尼蘇達大學的普萊克。選擇南極是因為當地最乾燥也最乾淨,觀測的干擾最少。
郭兆林說:「這真讓人興奮。我們首次發現重力波,並證實宇宙起源的理論。」普萊克形容,研究原本有如大海撈針,但「我們卻找到一根鐵撬」。
沒有參與研究的哈佛大學天文學者羅布表示:「這項發現提供了對某些基本問題解答的新想法:人類為何存在?宇宙是如何開始的?觀測結果不僅是宇宙暴脹論的鐵證,也說明了宇宙何時發生暴脹和過程的威力有多大。」羅布表示:「如果獲得確認,這將是發現宇宙正加速擴張後最重要的發現。」羅布將觀測到重力波和1998年的觀測開啟對「暗能量」的認識相提並論,三位研究者在201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郭兆林表示,觀測的重點在於尋找重力波的特徵B-mode。他刊登在2005年12月「物理雙月刊」中的論文提到:「如果以偏級量的變化方向作為局部座標,將偏極(polarization,光子的自旋分布)分解為與變化方向平行以及與變化方向呈四十五度角的兩個分量(分別稱為E-mode與B-mode),依據簡單的鏡像對稱原理,線性的純量微擾完全不會造成任何的B-mode偏極。換句話說,要是觀測到B-mode偏極,等於是看到張量微擾,也就是宇宙重力波背景。」相關研究可上網查看。網址:http://bicepkeck.org。
解世紀之謎 大爆炸不再只是「理論」!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呂筱蟬/連線報導】 2014.03.19 05:42 pm
「為宇宙瞬間暴脹找到直接證據!」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張祥光指出,科學家認為宇宙大爆炸後,有段暴脹期讓宇宙快速變大,這次觀測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的微小偏極化波紋,是宇宙論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黃崇源表示,這次美國研究團隊的成就,是讓大爆炸不再停留在「理論」階段,解開宇宙產生之謎。重力波現象是過去沒有人能發現和證實,所以郭兆林和團隊的發現才令人驚訝與震撼。
張祥光表示,宇宙大爆炸被認為是宇宙的開始,宇宙最先是由一個密度極大且高溫的狀態演變而來,因大爆炸而膨脹、溫度下降。 一九六七年科學家無意中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大霹靂理論提供最重要的證據,一九八四年有科學家認為大霹靂後,應該有經歷更快速的劇烈膨脹,這被稱為「暴脹理論」,但這始終都停留在理論,缺乏強有力的證據。
張祥光解釋,這次科學家靠著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偏極化,得到宇宙暴脹所造成重力波留在微波背景輻射裡的痕跡,支持宇宙暴脹理論,是相當重要的發現。【2014/03/19 聯合報】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黃崇源表示,這次美國研究團隊的成就,是讓大爆炸不再停留在「理論」階段,解開宇宙產生之謎。重力波現象是過去沒有人能發現和證實,所以郭兆林和團隊的發現才令人驚訝與震撼。
張祥光表示,宇宙大爆炸被認為是宇宙的開始,宇宙最先是由一個密度極大且高溫的狀態演變而來,因大爆炸而膨脹、溫度下降。 一九六七年科學家無意中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為大霹靂理論提供最重要的證據,一九八四年有科學家認為大霹靂後,應該有經歷更快速的劇烈膨脹,這被稱為「暴脹理論」,但這始終都停留在理論,缺乏強有力的證據。
張祥光解釋,這次科學家靠著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偏極化,得到宇宙暴脹所造成重力波留在微波背景輻射裡的痕跡,支持宇宙暴脹理論,是相當重要的發現。【2014/03/19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