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電影、看故事書、看展覽吧!
可以去看看展覽,「NASA一場人類的冒險」太空展,已經開展囉!
《贊助版成發》網頁已經完成,《回首與謝師》網頁除了有各位謝師宴的照片、影片,還有回首七年級時的青澀影像喔。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10/1講座的主講人-王溢嘉 先生

        王溢嘉,臺中市人,民國三十九年(西元一九五○年)生。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在學期間,發現自己對文史哲的興趣遠大於醫學,畢業後棄醫從文,曾任健康世界雜誌總編輯,現專職寫作。
        王溢嘉除散文創作外,並從事文學批評、文化評論工作。他的作品擅長以旁徵博引的敘述、知性感性兼具的語調,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著有實習醫師手記、世說心語—100個生命的啟示、蟲洞書簡、智慧的花園、青春第二課等書。
台中一中榜首
  王溢嘉早年家境不佳,生活艱難。參加初中聯考之際,已遷居至臺中一中附近,步行即可到達,但若考上他校,便需通車或購買腳踏車代步,對原已十分拮据的家中經濟,勢將形成額外負擔,於是他為了減少家中開銷而發憤苦讀,結果不僅考上臺中一中,還名列榜首。
考上臺大醫科
  高中的王溢嘉原選讀甲組(即今第二類組),但臺灣社會普遍價值觀多覺得男孩子最好是當醫生,王溢嘉頗受影響,且在家人寄望甚殷的情況下,遂於參加聯考時選填丙組(即今第三類組),並如願以第一志願進入臺大醫學系就讀。
關鍵的大學生涯
  醫科七年,是王溢嘉人生重要的轉捩點,也是他開始思考生命意義的起點。不上課的日子裡,王溢嘉以當家教和寫稿來賺取生活費,並閱讀大量的文史哲書籍。在書桌前的牆壁上,他貼滿了齊克果、叔本華、尼采、佛洛伊德、卡夫卡、沙特等當代大師的照片,用以自勵。就在這段對生命質疑、對未來困惑、對前景感到茫然的低潮時期,他大量吸收了歐、美人文精華,對當代西方思潮演變做了系統性的了解。
  大四時,校內社團「大學新聞社」邀他出任主編,大六時擔任社長。這段期間改變了他孤獨自閉的心境,以筆耕的方式為「沒有臉孔的群體」服務,發抒關愛,從中隱約感到生命的意義,或許這是王溢嘉後來棄醫從文的原因之一。
以文化人、知識分子自許
  王溢嘉原可成為耳鼻喉科醫師,但在分發進行過程中,他卻將申請單放在襯衫口袋裡,有意拖延,直至申請期限已過仍未繳回。如今回顧當年的「蹉跎」心態,王溢嘉坦承實在是內心深處「當醫生的意願不高!」而隨著年齡漸長,逐漸撥開生命的迷霧,他終於明白,自己內心深處所認同的,一直都不是醫生,而是書生的角色,即文化人、知識分子,那才是他理想之所寄。於是在民國六十八年與妻子嚴麗曼合辦「野鵝出版社」,期勉自己在商業利益為導向的社會裡,以清醒、獨立與自由出版態度處之。
王溢嘉先生的部落格--王溢嘉的文字城堡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伊隆‧馬斯克在TED談述創業的歷程與夢想

十二歲時獨立開發了一套遊戲軟體並以500美元出售。
大學畢業後,進入史丹佛大學研究所,但第二天就休學了,開始自己創業。先後創立兩家軟體和網路公司──Zip2Paypal,但也先後將二家公司賣掉。
用賣掉公司所有的錢,先後成立了
SpaceX  --NASA平起平坐的美國第一家民營的太空火箭公司
「太陽城」-- 太陽能發電計畫
「特斯拉」 --速度外型超越保時捷的特斯拉(Tesla)環保電動車
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通點:挑戰不可能。特斯拉的電動車就是他打破的第一個「不可能」。
2006年他還成立太陽能公司,現在已是全美最大的太陽能系統商。
終極目標:讓人類移民火星!
電影《鋼鐵人》主角──億萬富翁東尼史塔克的原型,即是導演參考馬斯克而來。
年僅43歲的伊隆・馬斯克,如何做到這一切?

這場演講中可以看到,關於能源危機,看待觀點的不同可以帶來什麼?「太空文明」、「跨星球物種」這樣科幻的語詞,如何與地球人產生關聯?影片最後,主持人希望伊隆・馬斯克說說自己如何能做到的秘密時,他說了什麼?看影片吧!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暗物質 丁肇中快找到了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4.09.19 03:23 am
 
      由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院士丁肇中領軍,尋找「暗物質是否存在」的跨國大型科學計畫AMS(阿爾發磁譜儀計畫),昨台灣時間晚上十點半,在瑞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暗物質的存在已更趨明朗。

       「物理偵探」丁肇中指出,團隊這次發現,在太空中蒐集到的「正子」(即電子的反物質)在處於不同能量時,竟然有完全不同的表現,讓他覺得「奇怪,相當奇怪!」這暗示正子產生的源頭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平常的宇宙射線,而另一個很可能就是暗物質。
        AMS計畫將超大型磁鐵送上太空站,在太空捕捉、偵測宇宙粒子,以推測暗物質是否存在。這個七公噸重的儀器自三年前上太空後,已經蒐集並分析超過四百一十億粒子事件,昨是第二次發表觀測結果。
       在台灣參與該計畫的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元翰指出,這次最重大的發現就是「正子在不同能量下的怪異表現」。正常來說,一般的粒子不管在什麼能量下,表現出的特性都差不多,然而他們觀測到太空中的正子,在能量高達一千億電子伏特的情況下,卻表現出不同特性。
張元翰說,團隊推測產生這些怪異行為正子的成因有兩種,其中之一就是「藉由暗物質碰撞所產生」。
        不過丁肇中對於新發現結果的分析相當嚴謹。張元翰說,丁肇中將分析團隊分成兩組、交叉比對,以確保得到的結果不是分析人員誤判,且天天跟研究人員反覆討論、檢視資料,要求務必精準。
        張元翰說,雖然這次得到的數據還不夠,不能直接斷論他們觀測到的就是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但到目前為止,數據走向和暗物質模型都吻合,讓科學家相當振奮,期待越來越多的數據點,能讓他們更加接近真相。
       這次研究成果於昨天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物理評論快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關於科普文章摘要及聯想

做了兩週的科普摘要,仍只有少數同學可以摘出「全篇」精要,有的同學只說了第一段,告訴讀者這篇在討論什麼主題,然後--就沒了;有的同學只介紹文章前半部,後半--就沒了;還有的同學選文太短,所以做的事情應該稱為--把文章再說一遍。
「摘要」是要以「非常」簡短的篇幅說明所有原文中的重點,摘要練習通常是用來測試你對原文的瞭解程度重述其重點的能力

做摘要時有幾點是要注意的:首先,一個有原文一半長度的摘要是不能叫做「摘要」的,所以選文長度不能太短,至少要超過一頁。再來,必須盡可能用你自己的話來表達,光是從原文裡抄一些下來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在閱讀後試著理它的主題或意圖,可以透過原文的段落或網頁來確定它的主題或論點,在心中或紙上形成一個架構,然後用你自己的話來寫,這樣透過重新賦予原文新意義的過程,才能真的對你有幫助!
當讀完文章有了概念,還要形成想法,也就是「讀完文章我想到....」要請各位做的事,不論是聯想到相關生活或閱讀經驗,對文中所說有什麼想法,都好,就是不要把文中觀點再說一遍,那是文中觀點,不是你的觀點;也請不要說些「是的,我們真的不應該亂丟垃圾!」、「是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愛地球、愛世界!」等的口號,這也不叫觀點,而是空泛之論,有的人甚至有充版面之嫌,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就是讓你覺得要注意環境,請你贊同之餘,想出一個可以現在就在生活中實踐的方法,當然要是你能做的才有意義!
希望這週寫回來,能有讓人驚豔之作!加油!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老師

王正方/楊老師的「習題本子」    2014.08.12 09:20 am【聯合報╱王正方】
        多位同學發來電郵:高一數學楊老師去世了。王牌教員楊老師教三角,以嚴厲著稱。歷屆同學稱他為楊三角;要用他的家鄉話發音;楊瑟郭(入聲)。
       上楊老師的課有點恐怖,他不能容忍學生在課堂上混,輕則大聲喝斥,或叫起來問問題,答對了便罷,否則又是一頓臭訓。公然在課堂上打瞌睡的要小心,楊老師丟粉筆頭過去,命中率極高,傳聞曾有一擲正中眉心的紀錄。
       第一堂課,楊老師就說明規定,習題本子每一頁的上下端要空出二吋,兩側的空白約一吋左右,頭一行寫題目,要字跡端正條理分明,整齊的一行行演算下來,最後得到答案。催繳作業時,他叉著手吼著:「習題本子繳得來!」一陣悉索,習題本子傳過去,班長收齊放在講台上。不繳或晚繳者,後果嚴重。
        發還習題本子更緊張;有人敷衍了事,胡亂應付,寫作業不符規格,或是抄襲答案等,一律逃不過楊老師的法眼。過於不堪的就叫他出列,細數種種,當眾撕掉習題本子,罰重做!考試更不含糊,總有一兩題超難。楊老師改作業仔細,你的演算在哪裡卡住,他就以紅筆在一旁說明之。
同學的電郵,一律懷念感謝楊老師的嚴厲教學,使他們一生獲益。到底從楊老師那兒學到了什麼?
遵守規矩,先學律己。解數學題目是個理性過程,依邏輯思維一步步演算,要人人看得懂,否則你有正確答案也是來路不明。楊老師立下習題本子的規格,大家嚴謹遵守。還沒有學好規矩,學會解題目,就甭想玩花樣。自己一套工夫也不會,妄談什麼改革、創新。
       個別關懷。楊老師在習題本子上的嚴格規定,為的是他批改作業時能找到每個學生的問題。半個學期過去,楊老師就掌握每位同學的數學程度,在習題本子上做個別幫助,願意接受的就獲益了。
       嚴師出高徒。楊老師教訓起學生來毫不客氣,當眾叱責撕本子,震撼性極強,有點自尊的同學,多半會發憤雪恥。被撕過本子依然故我,楊老師便不再費神,該當的就當掉。能在楊老師手下過關,數學都還行。
       楊老師的教學法失傳已久。如今所有的作業與考試題目都是選擇題,選對答案就得高分,不問正確答案怎麼來的。答對了可能是矇的,錯了更不曉得錯在哪裡!一場迷糊仗。
曾監督一位小朋友做數學,要他演算一遍得出答案。他在一張用過的破紙上演算,東一行西一段的,答案在背面一個角落上找到。
       設計一道選擇題必須想出幾個錯誤答案來,誤導學生,用心何其不正!改選擇題問卷輕鬆,但教師不瞭解學生個別的困難,又棄之不顧,太失職!正確答案固然重要,對症下藥幫助學生從迷惑中走出來,才是教育的真諦。
       使用選擇題成了台灣教育主流,一般人也慣於接受。有所謂的「懶人包」在網上出現,是某個人的「正確答案」,很可能是那人的臆測、恐懼或猜想,大家卻篤信無疑,以訛傳訛起來。質問:您的結論怎麼來的,演算一遍給大家看看。不會,沒上過楊三角的課。
       台灣的每場選舉都是荒謬的選擇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兩害相權取其輕。候選人的政見都自誇是「正確答案」,事後多數辦不到。選民應效法楊老師,怒吼道:你的承諾、答案怎麼來的?先演算一遍,作弊欺騙就當眾撕掉習題本子,又在糊弄老百姓嗎?這邊廂還有大把粉筆頭伺候!
我懷念楊老師和三角「習題本子」。(作者為電影導演)http://udn.com/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羊毛記+塵土記

 

若世界汙染得太嚴重,空氣中瀰漫著致命毒氣,活下來的人都只能生活在地堡裡面,人類生活,會是怎樣的情況?當一連串的謀殺,引來背後陰謀的浮現,會是怎樣的陰謀?是甚麼樣的故事,讓寫下《羊毛記》的作者在讀者要求下寫出續集--《塵土記》,讀者卻依舊欲罷不能的讀下去?自己去體會一下吧!

關於暑假作業和第一週的學習單

        有些同學在星星之家中第一週的星星數增多了,是因為暑假作業評改完成,這些同學有些篇目寫得很好,值得鼓勵!
        本週也有同學因延伸閱讀學習單寫得很好而獲得星星,學習單的設計是要同學將所學到的觀念好好運用一下,但很多同學卻因沒有好好看清楚題目寫什麼、問什麼、要求什麼,甚至根本沒弄清楚自己在算什麼,就拿著數字乘除,太可惜了,浪費自己的學習機會!但也有同學是不會好好表達,那就期望這些同學能經由一次次的練習,學會精簡且正確的表達!而獲得星星的同學,就表示很少或沒有以上的問題,真的很值得稱讚!
        另外,本週由敏育推薦的閱讀文章,還搭配了生動有趣的動畫,非常棒!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暑假作業

暑假作業收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封面,作業項目第一項,就包含自行設計封面,但有設計的人僅僅將近半數啊!這些顧到事情每一部分的人,都獲得了第一顆星星,其中,芳傑雖然是貼照片,卻精簡的呈現了他這個暑期的活動,君涵用畫的,畫面豐美又呈現了對暑假的想法,都獲得兩顆星星。但,這標準低了些,要比的就該是--大家基本項都做到的情況下,誰做得更棒,不是嗎?請各位提高標準好好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