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電影、看故事書、看展覽吧!
可以去看看展覽,「NASA一場人類的冒險」太空展,已經開展囉!
《贊助版成發》網頁已經完成,《回首與謝師》網頁除了有各位謝師宴的照片、影片,還有回首七年級時的青澀影像喔。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夢想,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過程中逐步踏實!

羅文嘉 跌破眼鏡的文青夢 
羅文嘉 做讓人嫉妒的事
        因返鄉整田而開啟的耕種、突如其來接下的出版社,沒想到竟讓褪去政治光環的羅文嘉接連開起書店、咖啡店、賣菜,甚至開了間有藍帶主廚坐鎮的餐廳。套句他朋友說的,「羅文嘉,你真的好過分,竟把我們所有文青想做的夢,都做了!」只是誰也沒想到一切的開端是出於關愛這片土地,而背後更藏著實踐社會企業的夢想。
書店+按摩 舒服就好
         羅文嘉說,「我手上的產品,一個是書、一個是稻米,但這兩樣都是價格低、重量重,但賣不了多少錢。」咖啡飲料雖然不錯,但大家都在賣,門檻低也沒特色。最後,點子特別多的羅文嘉這次想到一個跌破大家眼鏡的組合:做視障按摩。
        做按摩,一是因自從政府開放民營按摩後,視障按摩市場被擠壓;再者他坦言很喜歡按摩。只是書店與按摩店,這顛覆想像的組合,不免被問有何關連,「他們都會讓你覺得很舒服」,羅文嘉笑著說,「一個心理、一個身體,都讓你很舒服,這就夠了啊!」
        如果說羅文嘉是「大夢想家」,他太太劉昭儀可說是支持夢想的最佳後盾。有了想法,羅文嘉著手規畫空間,劉昭儀則要找按摩師、按摩床,甚至是制服、建立工作流程等後續瑣碎問題。
        但兩人的理念相近,堅持社會企業的概念不只是營利來做社會公益而已,而是在營利過程中,也能創造社會價值,發揮企業的精神和意義,不只是在賺錢,也是一種態度。
        所以店裡的按摩空間和傳統視障不同,就連按摩床,都是劉昭儀帶著視障按摩師親自去挑選,不僅從客人舒服,更考量到按摩師的方便和減少職業傷害。按摩前的泡腳錠也是以茶樹葉結合蘇打粉手工做的,每個細節都很講究。
書店+地瓜 賣掉就好
        跌破眼鏡的事並沒就此停止,書店才開不久,一個家鄉的農友因種多了地瓜想放在他們店裡寄賣,剛開始劉昭儀不太願意,「書都還不會賣,怎麼賣地瓜啦,而且想像一下,一個有按摩的書店,店裡還賣地瓜,是不是很崩潰」,但羅文嘉想幫人,所以最終這間結合按摩的複合式書店,仍出現堆起150斤地瓜的詭異畫面。
        但出人意料地,150斤地瓜,竟兩天就都賣掉了,沒賣了還會有人來問怎麼沒有地瓜,於是店裡繼續賣地瓜,也賣米,之後又有顧客問,還有沒有其他菜?羅文嘉因此回去鄉下問左鄰右舍有什麼要賣?
鄉下書店於是成了集散地,農友把想賣的蔬果運來,他們收購集合後每周六、日載上台北賣。隨著愈來愈多客人平日也來問有沒賣菜,加上蔬菜有季節產量大賣不完會壞掉的問題,羅文嘉又開始要設法解決問題。
書店+餐廳 好吃就好
        正好那時隔壁店家要頂讓,他決定頂下來,空間多了除了能放冰櫃保存菜,羅文嘉更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能賣其他食材,而且因為他們和農友收購不會退菜,賣不完的耗損大,原本不高的利潤就被壓得更低。所以規畫新空間時除了要做個小市集,更進一步想設一個廚房,「廚房裡用我們自己賣的菜、有調節的功能,也和市集有互補作用,吃的喜歡就能來買菜。」
        之後在同事和員工努力下,設法一一找到符合期望標準的食材;又因緣際會找到原本是拍紀錄片,但因熱愛料理而去法國藍帶學校進修的蘇彥彰。原本對市面餐廳追求極大利潤的經營模式失望而離職的蘇彥彰,因認同且被羅文嘉理念感動。
        就這樣,一群理念相近的人就在台北市精華的大安區瑞安街靜巷裡,做起產地直送、市集到餐桌,看書還能喝咖啡兼按摩的奇妙事業。
唐突組合 追求一種生活態度
        從英文班開始,種田、接出版社、開書店(還結合按摩店與咖啡店)、賣菜到開餐廳,乍看之下,羅文嘉只是個迅速擴張多元經營版圖的老闆,打著藍帶主廚名號的餐廳更成為熱門話題。
         「我們最終目的不是餐廳,餐廳只是附設、用來調節產地來的作物,以及呈現食材之好。」羅文嘉說,「我最終的想法是書店結合出版、按摩,餐廳結合市集,這整個購成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包含你對土地、下一代孩子、對自己吃的農作物,以及對自己的生活、決定要什麼生活的態度。」
        這也說明了,為何餐廳和樓下賣菜的市集,不僅賣的東西,就能布置風格都很鄉村,原來羅文嘉想說的是,「鄉村是人的故鄉、人的歸屬,是鄉村支持了都市生活。」
這兩家店(市集和餐廳、書店和按摩)是給生活在都市人們的一扇窗、一個開端,從這開始,能感受鄉下、進而去鄉下,體驗鄉下生活,和土地有所連結。
        因此店外闢了被笑稱最貴的一畝田,還曾讓小朋友體驗插秧,羅文嘉下一步還想辦課程,希望把客人帶去原產地。他也希望能透過城市的書店經營、協助很多像他家鄉那樣沒有書店的其他偏鄉能有書店,目前除了桃園新屋、台北瑞安街,在台南的後壁土溝也有了水牛書店,那是第一間非營利的加盟店。
「我有個小小夢想,有一天台灣有很多地方都會出現水牛書店,在鄉下、山上或部落的水牛書店不營利,但透過我現在做的模式,建立城市和鄉村的關係。」

羅文嘉自己說    社會企業 不該犧牲品質
        這些店後面還有更深層的意義,是羅文嘉正在實驗的社會企業的理念。將近10年前,他就自國外引進社會企業的概念,但當時和太太兩個人都覺得這只是個理想,不要說他們自己,就連當時的台灣環境也可能沒有足夠資源來做。沒想到多年後,兩人竟從接了一個出版社開始,為了解決問題,漸漸走出一條社會企業的模式。
        過程中,羅文嘉也體認到不能只透過同情,同情是短暫、有限的。社會企業必須回到市場機制中,它的理念不是靠捐款,而是透過消費的,它也要在市場機制中參與市場競爭。消費者有很多選擇,他們要物超所值的產品,產品本身價值和品質要讓人覺得划算、覺得好,才會消費,公益和善事是多出來的價值、附加的,「認同你理念的客人,卻要犧牲購買的產品價值或品質、被剝削付出,這沒道理,他應該得到更多、更好,這才是社會企業的精神。」
採訪側記/陳若齡    對台北感情不一樣了
        16歲上台北念高中、大學,然後進台北市政府工作,還參與了選舉,羅文嘉雖然不是土生台北人,但對台北這城市有著不一樣的情感與期待,「我現在對台北的情感和過去不一樣,」羅文嘉說,台北人因為得天獨厚反而會自我保護,甚至產生自我優越感,而變得自私,這和鄉下人不一樣,鄉下熱情、好客、不愛計較也樂於分享,「我做這些事想告訴台北人,你幹麼活在都市裡,把自己的心靈、生活變得這麼狹窄,為什麼不走向戶外、鄉下,那才是人的世界,才適合生存。」
        俗諺說,人因夢想而偉大,對羅文嘉來說,夢想都始於腳下的土地,即便遠離了政治舞台,因為關懷家鄉與人群,他仍積極投身社會,在自己的一方世界裡,以實驗的方式進行著社會企業的價值,用不同的方式去實踐最初的理想。
2014/08/02 聯合報】http://udn.com/

沒有留言: